4、 學者,欲其多知明達(1 / 1)

原文

有客難主人曰:“吾見強弩長戟,誅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義習吏,匡時富國,以取卿相者有矣;學備古今,才兼文武,身無祿位,妻子饑寒者,不可勝數,安足貴學乎?”主人對曰:“夫命之窮達,猶金玉木石也;修以學藝,猶磨瑩雕刻也。金玉之磨瑩,自美其礦璞,木石之段塊,自醜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勝金玉之礦璞哉?不得以有學之貧賤,比於無學之富貴也。且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黃,吟道詠德,苦辛無益者如日蝕,逸樂名利者如秋荼,豈得同年而語矣。且又聞之: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所以學者,欲其多知明達耳。必有天才,拔群出類,為將則闇與孫武、吳起同術,執政則懸得管仲、子產之教,雖未讀書,吾亦謂之學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師古之蹤跡,猶蒙被而臥耳。

——顏之推《顏氏家訓》

白話

有位客人追問我說:“有的人隻憑藉強弓長戟,就去討伐叛逆,安撫民眾,並且因此成為公侯;有的人隻憑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時代,使國家富強,且因此成為卿相。而學貫古今,文武雙全的人,卻沒有官祿爵位,妻子兒女饑寒交迫,這樣的事多了去了,學習還值得崇尚嗎?”我回答說:“人的命運是坎坷還是通達,就好像金玉木石;鑽研學問,掌握本領,就好像琢磨與雕刻的手藝。琢磨過的金玉之美,是因為金玉本身是美物;木石之所以難看,是因為尚未經過雕刻。但怎麼能說雕刻過的木石勝過尚未琢磨過的璞玉呢?同樣,我們不能將有學問的貧賤之士與沒有學問的富貴之人相比。更何況,小兵小吏,身死名滅的人多如牛毛,出類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頭讀書,傳揚道德文章的人,勞而無益的,少如日蝕;追求名利,耽於享樂的人,多如秋草。二者怎麼能相提並論呢?我又聽說:生而知之者上,學而知之者次。因而,學習是使人增長知識,明白通達道理。隻有天才才能出類拔萃,當將領就暗合於孫子、吳起的兵法;執政者就同於管仲、子產的政治素養,這樣的人,即使沒有讀書,我也能說他們已經學到了。你們現在既然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又不效仿古人勤奮好學,就像蓋著被子蒙頭大睡啊,什麼也不知道。”

家訓史話

徐渭,字文長,以詩文、書畫聞名於世;他自己也曾說:“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 其實他精通兵法,尤其對《孫子兵法》,有天才的領悟。徐渭非常欣賞戚繼光熟讀兵書之後能創造性的運用,把戚繼光推薦給胡宗憲,這樣,戚繼光抗倭的將才初露倪端。

徐文長處在一個文人步履維艱的明代後期,終生未能得誌於“功名”, 還屢遭厄運。盡管潦倒,但憂國憂民之情,至死不衰。晚年時曾經撰寫一副對聯,掛在後輩的書房中。對聯是這樣寫的:

好讀書,不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

他的子孫和一些來客見了,百思不得其解。徐渭注視對聯,要他們好好想想,細細讀思,終於,有一子孫在的提示下,悟出了對聯的意思,把它琅琅讀出:好(hǎo )讀書,不好(hào)讀書;好(hào)讀書,不好(hǎo)讀書。意思是:年少耳聰目明,是讀書的好時光,但年少好玩,不喜歡讀書;年老時知道讀書的重要而喜愛讀書了,但因耳聾眼花、記性不好而不能好好讀書了。所以要珍惜年少時光而好好讀書。徐渭聽了,捋須而微笑。

古訓今鑒

這則家訓講的是讀書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明白通達道理,即使不能封侯拜相取得功名,也不能放棄讀書學習。不通事理就像蒙頭酣睡的人,眼前一片黑暗。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又有什麼意義?

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讀書學習更是安身立命的所在,一生都要貫徹的。兩眼一抹黑的行走在信息社會必將鬧出笑話。更何況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因為讀書而一時的困窘貧窮,是可以得到改善的;暫時富貴而沒有文化沒有思想沒有本領的人,常保榮華也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