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往開來拓新路,奮發有為護名城
特稿
作者:仇保興
摘 要: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曆史文化名城委員會第六次全體委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的召開正值我國經濟轉型、文化複興、城市化建設轉型時期,名城委今後的責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榮。在分析了這屆名城委的三個改變後,指出了五種工作方法:彙集各地的經驗,整合學術的力量,爭取經濟資源,獻計於高層決策,服務於基層領導,以團結更多的力量為保護和利用名城、名鎮、名村有效進行服務,珍惜傳統文化,實現文化複興。
關鍵詞:經濟轉型;傳統文化;文化複興
Abstract: The sixth committee meeting of the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Urban Studies was held in Beijing, the convening of the meeting is in the period of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cultural renaissance and urbanization transition in China, and the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Committee will face mor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and more glorious missions from now on. After analyzing the three changes in the committee of this session, the meeting determines five methods: collect the experience of all the regions, integrate academic power, strive for economic resources, offer advices to senior level for decision-making and serve primary level leaders, to unite more forces to protect and use famous cities, towns and villages for effective service, cherish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realize cultural renaissance.
Key words:economic transi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al renaissance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2)-02-04(4)
1 中國城科會曆史文化名城委員會第六次委員大會召開的曆史背景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曆史文化名城委員會第六次委員大會是中國名城委換屆大會,本次換屆大會是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曆史時期召開的,我國發展正麵臨三個方麵的轉型。
1.1 經濟轉型
我國“十二五”規劃貫穿了一個主題,要使國民經濟從過去粗放式發展、追求GDP為主,轉向追求質量型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國際經濟界對我國十二五規劃的評價是:一個著眼於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規劃,這和前十一次五年規劃都不一樣。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決定中寫明了這一條,要堅定不移地實現我國經濟轉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依靠什麼呢?舉一個人人皆知的例子,比如說農村過去沒有曆史文化名鎮名村的時候,“農家樂”發展非常滯緩,傳統農村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走鄉村工業化的道路,搞得戶戶冒煙、村村點火,到處烏煙瘴氣,環境嚴重汙染,現在有了曆史文化名鎮名村推動的“農家樂”,不少農戶從事於第一產業直接進入第三產業並帶動了農業的新發展,實現了可持續發展。農村的這種實踐實際上昭示了一種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
1.2 文化複興
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要實現中華文化複興。中華文化複興靠什麼?就要依靠城市文化、地域文化、村鎮文化和社區文化的複興,否則整個民族文化的複興就無從談起。實現上每個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實際上都擔負著當代民族文化複興的重任,隻有各個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文化真正複興了,我們的民族文化複興才是有希望的。由此可見,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是中華文化複興的載體。
1.3 城鎮化轉型
我國前三十年的城鎮化是城鎮化前期,主要是一種粗放型的,人口型的或者土地型的城鎮化,當城鎮化達到50%以後,城鎮化模式應轉變為質量型、宜居型和符合“兩型社會”的城鎮化,不能拚土地和能源消費,不能拚人口數量,要追求生態宜居,追求幸福指數。這個時候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與利用就將會更加為全社會所重視。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到了城鎮化中期的時候,會自覺地提出城市美化運動和社區複興運動,這些“從下而上”的運動就是人們從追求生活溫飽、小康,轉向了追求文化精神的享受、社會資本的積累和可持續發展的實際行動,這時候城市社區的歸屬感和向心力就顯得尤其重要。
2 城科會曆史文化名城委員會的三個改變
這一屆名城委的換屆,就是在以上三大曆史背景之下完成的,昭示著這一屆名城委的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所以在選擇這屆名城委有三個改變:
2.1 名城委秘書處注冊地的改變
過去,名城委秘書處長期以來主要是在西安工作並服務於全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與城鎮化前期的工作任務基本上相吻合,在麵臨三個轉變的時候,名城委的工作重心將以首都北京這個政治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作為基點。這是一個落腳點的改變,有利於爭取更多的資源,能更好地服務於全國各地的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利用。
2.2 領導班子的調整
14年前我在杭州任市長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困難的選擇,就是確定西泠印社的社長人選。解放以來擔任西泠印社的社長都是德高望重、金石書畫方麵造詣極高的超一流專家,自從時任社長的啟功先生逝世之後,社長的選擇一直拖了十年都沒定下來。我到了建設部工作以後,覺得最難選的是名城委的主任委員。過去西泠印社的社長和現在的名城委主任都是非常難確定的。本次換屆選擇了北京市副市長陳剛同誌擔任名城委的主任委員。陳剛同誌大家都熟悉,選他擔任名城委的主任委員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麵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