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在一個半小時之後進入了戰火彌漫的高潮,如哥斯拉一般的怪獸大批衝向博克島,場麵之宏大令人難以想象。不過,來來回回的攻擊和救援場麵還是不由讓人感覺有些枯燥。此外,在強調親情的同時,導演好像完全忽略了小嗝嗝與阿斯特麗德的感情進展。不過和上集一樣,《馴龍高手2》一眾角色之間的“群口相聲”依然令人捧腹。
總而言之,《馴龍高手2》在技術上的成就不可否認,相比前作堪稱青出於藍。因此盡管身處競爭異常激烈的暑期檔,本片也有著絕對不容小覷的實力。可以想見,《馴龍高手2》同樣也將是來年競爭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種子選手。
《繡春刀》:廟堂中的江湖
嚴格來講,《繡春刀》並不能算作武俠電影。中國武俠的譜係裏向來有江湖與廟堂之分。江湖中人不容於廟堂,以武犯禁,形成一個獨特的自在逍遙世界,所以,從武俠文學到武俠電影,大都是對著廟堂遙遙相望。管你是皇帝老兒還是忠臣良將,但凡“體製”中人,罕有成為武俠主角的。然而《繡春刀》恰恰卻是一部以廟堂為背景的所謂浪漫武俠片。
在武俠的世界中,情義是最高準則,欲望則常成為其反義詞。正視人的欲望,將以往武俠世界所不屑或者被遮蔽的人性打撈出來,是《繡春刀》作為一部泛武俠電影殊為可貴之處。以往電影中通常作為“朝廷鷹犬”的錦衣衛,忽然以這般人間煙火的麵目出現,新鮮之餘,也必然蘊含著編導對曆史和電影本身的獨特理解。
片中的三兄弟就好比是奔襲在明朝“維穩”一線的底層公務員,各有各的處境之虞:大哥盧劍星身負父親重托,一心想著升職當一名錦衣衛百戶;二哥沈煉暗戀教坊司的女子周妙彤,卻因身份所累無法傾心交往;三弟靳一川則有著不可告人的過去,並被師兄丁修暗中勒索。從每一個角色的現實處境出發,影片規避了某些電影中常見的虛妄之氣,變得更接人氣和地氣。
正如大哥盧劍星所說的,三個底層公務員,一無背景、二無銀子,唯有機會。機會抓住了,就能翻身!他們懷著改變自身命運的美好願望,踏上了追剿閹首魏忠賢之途,不期卻卷入一場朝廷的血雨腥風。影片善於運用留白,以虛寫實、製造玄機。譬如一些劇情的關鍵點,沈煉是否接受了魏忠賢的重金收買在當時並未交代,而是轉化為一股暗流,推動了人物命運的改變。這樣的例子片中尚有許多,既調劑了敘事的節奏,又增加了故事的錯落感。同時,影片刻意避免了非此即彼的道德判斷。麵對小人物無力舒張的欲望,影片實則充滿同情。在巨大的生存困境麵前,一切都變得合理,因此,當這些美好的欲望被那些更為可怖的欲望生生裹挾和撕裂,澎湃的劇力下掩藏的是深沉的感傷。
影片一麵深情地回望中國的武俠電影傳統,從胡金銓傾心的大明忠烈圖,到邵氏群雄多有染指的錦衣衛故事,以及徐克、李仁港等人的同類題材作品,構成了影片廣闊的參照係;另一麵則銳意求變,拿來主義地融入潮流電影技巧,波譎雲詭的懸疑敘事、《諜影重重》式的手持攝影以及細碎淩厲的剪輯風格,都使得影片更加接近二十一世紀的觀眾口味。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主創班底,除卻主演張震和監製張家振,《繡春刀》是清一色的內地班底,由此呈現出明顯區別於以往港式武俠片的文化旨趣也就不足為奇了。導演路陽初次掌控如此規模的電影,卻能穩控大局、氣質純熟,其前景不容小覷。內地武指桑林獨挑大梁,實戰手法兼具傳統和現代意味,完成度也頗高。幕前陣容裏,大哥王千源的沉著穩重、三弟李東學的清新純真,與張震構成穩定三角,氣場不遑多讓;而亦正亦邪的師兄周一圍、乃至聶遠飾演反派大BOSS也相當亮眼,堪稱內地二線實力小生的一次群體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