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 查
韓寒的電影處女作《後會無期》與郭敬明的《小時代3:刺金時代》之間的正麵對撞暫告一段落,結果《小時代3》上映僅4天票房過3億元,而《後會無期》的累計票房也已突破5億元,這無疑是一個樂享其成的雙贏局麵。其實,韓郭之爭不過是“粉絲”文化產品的集中表現形式,從春節檔電影版《爸爸去哪兒》熱映,到近來多部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接連亮相熒屏,各類“粉絲書”、“粉絲劇”、“粉絲節目”,都使“粉絲產品”成為近期持續升溫的文化現象和消費方式。對此你怎麼看?
讓市場決定一切
26%
精英在評論,粉絲在消費,存在即合理
25%
粉絲電影也算是一種商業類型,豐富了市場
20%
內容最重要,憑借粉絲支持注定曇花一現
19%
我就是粉絲,我支持偶像的作品
10%
聲 音
“不要認為新聞正在遠離我們:傳送媒介從紙張變成電腦,記者被重新命名為內容提供者,受歡迎的出版物會流行,真人秀會興旺,但是好奇心、充滿活力的研究、敏銳的分析和雅致的文風是絕不會過時的。如果說有什麼區別,那就是它們越稀有,這些特性越彌足珍惜。”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塞繆爾·弗裏德曼積自己30年新聞從業之經驗,寫了《給年輕記者的信》。
“互聯網粉絲經濟下一步的重點是深度粉絲電影。”
樂視影業CEO張昭。
“營銷得當不能保證電影大賣,但如果沒有營銷,風險更高,誰的營銷更有成效,誰就有可能在票房上得到更好的回報。”
伯樂營銷公司CEO張文伯。
“大數據是有效的但不是萬能的,誰也不能否認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性,但是正如人類數據處理曆史的演進過程那樣,數據處理的技術和理念永遠趕不上數據自身的變化速度。”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黃升民。
“我既不了解電影史,也不太認識電影史上那些名導演;我從來沒在學校裏學過電影,甚至也沒有找書來看;我從沒接受過傳統、正式的訓練,我是一個自學者,從工作中學習。我經常說,我拍電影主要是為了我自己,為了我自己高興……我是我自己最棒的觀眾。”
日本導演北野武。
“一個億跳槽?我就嗬嗬了,踏踏實實工作吧。”
主持人何炅通過微博回應近日關於他“簽約老東家光線傳媒並享有光線傳媒1億元期權”的傳聞。
“自我們的收購提議公布以來,我們的股價一直下跌,看來這個交易對21世紀福克斯的股東而言,並沒有什麼吸引力。”
傳媒大亨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宣布旗下的21世紀福克斯集團撤銷擬以750億美元價格收購時代華納的要約。
數 字
1秒
單集300萬的售價,讓《離婚律師》成為今年的“劇王”,四家聯播的衛視之一為搶收視,甚至僅播1秒鍾片頭曲就進入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