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安風津惡戰(上)(1 / 2)

蒯越並沒有說得太仔細,不過隻是孫權和朱桓兩人的不同懲罰尺度,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孫權是孫策的親弟弟,如果孫策在懲罰尺度上偏向孫權的話,倒還說得過去,可現在偏偏是對朱桓的懲罰輕,對孫權的懲罰重,這其中的意味就有些值得推敲了。

周瑜陷入了沉默,顯然孫權的所作所為孫策已經知道了,要不然,孫策不會做出這種判罰。猶豫了半晌,最後周瑜對蒯越說道:“異度兄,此事,你且先按照二公子的計劃去辦!至於我,我這就準備去壽春!我要親自問問主公的意思!”

“屬下遵命!”聽得周瑜的吩咐,蒯越也是大喜,他也沒指望能夠立馬勸說周瑜同意,這樣的結果已經是再好不過了。畢竟盱眙城就在壽春的旁邊,如果蒯越要執行孫權的計劃,想要繞過周瑜是絕對不可能的。雖然周瑜並沒有表示同意,但至少也沒有反對,這樣可以讓蒯越名正言順地在盱眙進行計劃了。

得到周瑜的首肯之後,蒯越立馬便是告辭,這下議事廳終於隻剩下周瑜一個人了。周瑜慢慢站起身,度步到門口,抬頭望向了天空,歎了口氣,輕聲念道:“伯符,莫要怪我!”

—————————————————分割線—————————————————————

對於安風津的重要性,無論是西秦還是孫吳都很清楚,太史慈率領五千精兵從盱眙出發,到了壽春,孫策也是撥給太史慈五千精兵,籌夠了一萬人馬。而等太史慈的大軍趕到淮河東岸的時候,西秦也是派遣了大將典韋率領西秦軍八千餘人把守安風津。這樣一來,這場代表西秦與孫吳最終大決戰的戰役,就已經預先拉開了序幕!

雙方的兵力相差無幾,雖然吳軍的數量要多一些,但畢竟吳軍是由老兵和新兵混雜在一起組成的臨時軍隊,戰鬥力肯定不如西秦軍。雙方在軍隊上也算是扯平了,所以這場戰鬥的勝負,就要看統帥的本事了!而無論是典韋還是太史慈,兩人都是那種擅長正麵交鋒的武將,等到太史慈渡過淮河之後,兩軍便是在淮河西岸布下了陣勢,準備來一場硬碰硬的正麵決戰!

太陽初升,兩軍分別列下陣型,中間相隔一裏,在靠近淮河的那邊,太史慈身穿銀甲,手持雙槍,騎著一匹白色戰馬,傲視前方。在他的身後,一萬孫吳將士列成方陣,前陣是槍兵,共八千人,後陣則是兩千弓箭手,箭矢已經搭在弦上,聽候將軍的命令,隨時都能彎弓射箭。

而在對麵,典韋依舊是那一身黑甲,頭上戴著一個附帶麵罩的黑色頭盔,同時將他那張駭人的麵孔遮住,隻留下兩個眼洞,不時射出典韋那獨有的黃色光芒。雙手緊握雙戟,這一雙鐵戟比起二十多年前典韋初初加入羅陽帳下時所用的鐵戟還要大上幾分,而且都是用玄鐵打造,在初升陽光的照射下,鐵戟的鋒刃上不時流淌著寒光。而典韋坐下的坐騎則是一匹高大的黑馬,典韋的身形高大,一般的戰馬還吃不起典韋這樣的體重,這匹戰馬卻是要比一般的戰馬高出許多,加上典韋那高大的身軀,簡直就像是一座高山一般。

在典韋身後的八千西秦將士則是列成雙翼陣型,左翼是三千槍兵,右翼則是三千刀斧兵,中央是兩千弓箭手,同樣是蓄勢待發。

光看這氣勢,典韋顯然要占據上風,不過這戰場上的勝負,也不光是隻靠氣勢。太史慈看著前方的典韋,沉聲喝道:“你是要鬥陣還是鬥將?”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說那些無用的廢話根本無濟於事,太史慈也是幹脆的人,直接便是切入了正題。

典韋因為臉上帶著麵罩,看不到他的表情,不過從麵罩下麵傳出了典韋那獨特的悶聲:“鬥將!”說完,典韋雙腿一夾,那戰馬嘶鳴了一聲,便是載著典韋就往前衝。而太史慈聽得典韋的話,臉上也是露出了興奮的表情,咧嘴一笑,也是縱馬向前!

雖說太史慈坐下的戰馬賣相不如典韋的坐騎那麼威風,但也是難得一見的好馬,甚至在速度上還要勝上一籌。兩騎飛快地衝到了一塊,典韋的雙戟、太史慈的雙槍同時擊出,在兩人的中間交錯在一起,摩擦出無數的火星,並夾雜著一把令人後背起雞皮疙瘩的摩擦聲。

“喝啊!”要論力量,兩人當中無疑典韋有絕對的優勢!太史慈雖然是咬緊牙關怒喝一聲,可還是被典韋一推,便是連人帶馬連退了數步。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太史慈的信心,力量從來都不是太史慈的優勢所在,安撫好坐騎之後,太史慈的眼中閃過一道精光,提起雙槍,開始朝著典韋輪番發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