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陽搖了搖頭,自從他來到這個年代之後,已經改變了不知多少人的命運,現在的曆史已經和原來的曆史大相徑庭了!或許,這件事也算是給羅陽提了個醒,現在不該再用以前從曆史書上所看到的知識來思考這個年代的問題了!看著左右還等候著自己命令的眾人,羅陽大手一揮,說道:“好了!你們都退下吧!”
得到羅陽的命令,眾人也是連忙行禮一拜,隨即便是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崗位。而反倒是羅陽自己成為最為悠閑的一人了。左右看看,小羅月那個丫頭恐怕一時半會是不會來找自己了,羅陽忽然動了心思,幹脆趁著這個時候,去看看羅乾的情況如何吧!
想到就做,羅陽的性格一直都是如此,當即便是讓人把停在門口的馬車給撤了下去,自己徑直走回了大將軍府,熟門熟路地來到後院。
按照現在的時辰,羅乾應該是在自己的書房內讀書才是,所以羅陽邁開步子,便是直接走到了羅乾自己的院子。和羅月不一樣,羅乾從三歲起就表現出很強的自立感,早早便主動向羅陽提出,要獨自一人居住。所幸這大將軍府內的院子多了去了,而且羅乾這種自立行為也很得羅陽的讚同,所以便給羅乾安排了一間小院子居住,而羅乾自己的書房也是在這個院子裏麵。隻是羅乾的娘親劉瑩姬有些舍不得兒子,為了這件事,還跟羅陽生了好幾個月的氣!
剛剛踏進院子,羅陽就聽到從院子內傳來的幼嫩的聲音,卻正是羅陽的兒子羅乾的說話聲,羅陽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側耳傾聽起來,隻聽得在書房內,羅乾正朗聲說道:“先生,這《春秋繁露》中這一段:‘凡災異之本,盡生於國家之失。國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災異以遣告之。遣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警駭之,尚不知畏恐,其殆咎乃至,以此見天意之仁,而不欲害人也。’應當做何解?”
這一大段古文,聽得羅陽那是一頭霧水,雖說這些年羅陽的古文水平上升很多,再也不會發生像當年糊裏糊塗就接了聖旨的事情。隻是羅陽畢竟是接受白話文教育長大的,對於這些之乎者也還是聽不習慣。而這個時候,廂房內又是傳來了一把聲音,羅陽卻是聽得出來,這正是羅陽為羅乾找的儒學老師王桀。就聽得王桀在房間內說道:“少主,這一段的意思乃是指董師所提起的天人感應之說!是說但凡天下出現災難或者是離奇的變故,這都是源自於天子的失德,朝堂行政的失誤!而這種失德和失誤如果是剛剛開始,則上天會降下災難來警告世人!但如果天子不肯改過,則上天就會懲罰君王!所以,上天對待世人是仁慈的,降下災禍也隻是為了警告世人不要犯錯罷了!”
聽完王桀的話,羅陽似乎也知道羅乾和王桀在討論什麼了,分明是在討論西漢有名的儒學家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而對於這個天人感應的說法,羅陽自己則是嗤之以鼻,說白了,就是當時的西漢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才會將提倡董仲舒的這套學說,在儒家學說上套上宗教、迷信的思想,用來愚昧百姓!不過羅陽倒是沒有出聲,他想要看看羅乾對於這套學說是怎樣的看法。
房內沉默了片刻,羅乾那幼嫩的聲音又再度響起:“先生,我記得在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一句話的意思,是指天地無所謂仁慈、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這句話豈不是和董師的這句話大相徑庭?”
“這個……”王桀顯然沒有想到一個四歲的孩子竟然會說出這樣一番道理來。不過王桀畢竟是儒家子弟中的翹楚,立馬便是回過神來,說道:“少主所說的,乃是道家的說法,道家講究萬法自然,無為而治,這是一種極為消極的做法!與儒家學說大不相同!老子以自然為尊,崇尚萬物順其自然,所以才會認為天地不仁。但是這樣的思想明顯是不正確的,為君為王者,若是什麼事都順其自然,無為而治,那天下豈不是要大亂了?所以最後武帝才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經學為治理天下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