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穿越世紀之門,並且比以前更清晰地知道,中華民族的曆史正在有力的延伸。經曆了百年的起起落落,風吹雨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再一次散發出其燦爛輝煌的恒久魅力。數千年來,中國文學如一條清流在曆史的峽穀中流淌,成為傳統文化最美的組成部分,成為傳承民族文化的血脈和紐帶。
同時更是個悠悠詩國。不僅曆史悠久,而且幅員遼闊,在廣袤的土地上,有著不可勝數的崇山峻嶺,大江長河,怪石幽洞,飛瀑流泉,以及許許多多的珍材嘉木,奇花異草,健羽靈禽,良畜猛獸,加之春夏秋冬的點綴,雨雪風霜的烘托,從而形成了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令人賞心悅目,大慰頤朵。隨著時間的推移,曆史的進化,人們在這山水勝境中修建樓閣亭榭、佛刹道觀、園囿居室、祠堂陵墓,並且編織出不少膾炙人口的神話傳說、隱逸趣聞、名人佳話,這又形成了與自然景觀密不可分的人文景觀,令人目不暇接,增廣見聞。詩人在遊覽或旅行中,將這些優美壯麗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融於筆端,鑄於雅辭,於是也就有了山水詩的創作,使文藝百花園中又多了一朵奇葩,引人入勝,曆久不衰。
那麼,何為山水詩呢?古往今來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因為山水詩所包括的內容極為豐富,它同田園詩、寫景詩、紀遊詩,乃至邊塞詩、花草詩等沒有明顯的界限,很難截然分開。不過,它既然以“山水”名之,人們即可顧名思義地認為,山水詩就是詩人把山水景物、田園風光以及人文景觀作為對象,加以生動形象地描摹刻畫,使之成為詩人抒發情懷、表達意誌、寄托理想、娛樂遣興的有聲有色的畫卷。換句話說,山水詩是詩人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結晶,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審美和評判。
山水詩的出現,是詩歌史上的一大飛躍。追根窮本。它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在《詩經》和《楚辭》中,都有不少描寫山水風光之句,隻是比較零散,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篇章,但它作為後來山水詩的胚胎,這是毋庸置疑的。
山水詩,作為詩歌領域中諸多品類的一種,曆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它篇目繁富,內容廣泛,名篇佳作,美不勝收。本書從中收集的詩歌多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釋】和【鑒賞】,以供讀者參考。本書在編選過程中,曾參閱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謝。由於水平所限,資料不足,疏漏缺失之處,在所難免,熱切期望專家與讀者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