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鳴聽了,點點頭,表情極為嚴肅的說道:“這還可以,千萬不要浪費呀!”
金詠荷笑吟吟的說道:“是,我們絕對聽從老師的建議。”
武劍看到了小荷拿出來的東西,一臉驚訝的說道:“呀!小荷,你拿的東西也太多了呀!你想開商店呀!”
金詠荷看了一下老師,竊笑一聲,洋洋自得的說道:“好不容易出來一次,怎麼也得吃好呀!”
武劍笑著問道:“可不可以互相救助一下呀?”說完,用手比劃著雙方的東西,意思是要借光撈點吃的。
金詠荷明白他的意思,立即板著臉,頻率極快的搖著頭,一本正經的拒絕道:“你想得美呀!吃虧的事情我可不幹。”
武劍恬著臉,嬉笑道:“大家都是好同學麼,怎麼也不能這麼不通人情吧!”說完,立即拿起自己的東西,湊了過來。大家見了他這副模樣,都開心的笑了。
武劍遞給她一罐啤酒,說道:“我與你換,總行了吧!”
金詠荷看了看,俏皮的一笑,遲疑著說道:“這還差不多。”說完接過來了,拿在手裏轉動著,看過酒牌子,很吃驚的說道:“呀~!還是青島啤酒呢,很貴的那種呢。”
武劍很自豪的說道:“當然了,像你說的,出來一趟,總要喝點好的吧!”
金詠荷淺笑道:“我一個可是不夠呀!”
武劍立即表態說道:“別擔心,我這有好幾個呢,咱們不醉不休呀!”
金詠荷立即來了興致,高興的說道:“我可不與你不醉不休,喝多了,我怎麼回去呀!”
沈心鳴聽了,立即叮囑道:“是呀!要注意一點,我們還要騎車子回家呢,三十多裏的路呢。”
同學們都認真的點頭稱是。金詠荷很羞赧的一笑,算是對她的建議的認可。
就這樣,說說笑笑的,開始了野炊。
在野外吃飯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再加上都累了餓了,食欲都大開。很快,就把帶來的是食品和飲料消耗掉了不少。女同學還算可以,她們畢竟是胃口小,而男同學就不同了,他們風卷殘雲般的將自己的東西吃的一幹二淨。也都學著武劍的樣子,向女同學要來吃。女同學們本來就多帶著呢,多餘的就是為了送給他們。
沈心鳴像這樣的在外麵野炊,也是沒有幾次的,感覺自然也很好。在同學們中間完全的放棄了老師身份的約束,與她們打成了一片。與同學們不斷的碰酒,不斷的講笑話。他的笑話真的多,讓同學們笑得前仰後合。其中就有幾則文化趣事,其一是:一日,宋代大學士蘇東坡到野外郊遊,看見眾多農夫在挑塘泥肥田。就信步走到一條小田埂上,不想迎麵碰上一個挑泥的農婦。二人相對,各不讓路。蘇學士出大言說道:“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吾乃讀書之人,汝婦當讓道於我。”婦人聽了,微微一笑一笑,說道:“既自稱讀書人,當能對?”東坡說:“胸藏鬥牛,當然能對!”婦人於是脫口而出:“一擔重泥擋子路。”蘇東坡一聽大驚,半晌無言以對,兩旁田埂上送泥返回的人都望著他的窘態,哈哈大笑。蘇東坡見此情景,忽有所悟,趕忙“借梯”下台對道:“兩行夫子笑顏回。”他雖然對了下聯,但心有餘悸。心想,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聰穎農婦,再不能等閑視之,而作此狂態。遂脫鞋襪下水田,拱手讓路。
聽完這個金詠荷,不解地問道:“一擔重泥擋子路,這有什麼難的呀!怎能難倒堂堂的蘇大學士呢?”
樸聖姬笑道:“你不知道這裏麵的玄機麼?”
金詠荷皺著眉頭回味著,好一陣才說道:“沒有什麼特別呀!”
樸聖姬與沈心鳴相視一笑,解釋道:“這裏麵掩藏有一個人的名字的。”
沈心鳴很欣賞的看著她,覺得她了解的知識麵很廣的。
金詠荷一聽,立即想到了,驚喜的說道:“噢~!子路,顏回,還真是得呢,太有意思了。”接著自言自語的念道:“一擔重泥攔子路,兩行夫子笑顏回,原來是一語雙關的呀!太深奧了。”
沈心鳴讚賞的看著她,鄭重的點點頭,認真的說道:“這可不簡單呀!不僅要求對仗,意思正確,還要求加上人名,沒有敏捷的思維是做不到的。”
金詠荷很慚愧的說道:“是很不容易的,我得多學習一點了。”
沈心鳴聽了,笑道:“那我再給你們講一個關於勤學苦練的故事。”
金詠荷好奇的問道:“是講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麼?”
沈心鳴搖頭說道:“不是,但是意思差不多。”
金詠荷笑道:“那我就洗耳恭聽了。”說完就認真的瞪著聽了。
沈心鳴接著說道:“這個故事說得是唐伯虎少年時候跟從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畫,學習很刻苦,很快就出了名氣,時間一長,就有點心高氣傲了,不謙虛了。沈周看在眼裏,就想要教育他,讓他收斂心性。一次吃飯中間,沈周要唐伯虎去打開窗戶。唐伯虎並沒有在意,就徑直去了,可是當他手碰到牆上,才發覺自己手下的竟是一麵假的窗子。立即體會到了老師的意思,非常的慚愧,從此潛心修畫,終於成了一個大書畫家和文學家。”
聽完以後,同學們雖然都捧腹大笑,但心裏都覺得教育意義很深刻。確實,做人的根本道理就是要謙虛謹慎。
莫蘭心她的入了迷,聽完這個,還要在聽,就迫切的說道:“老師,再講一個。”
金詠荷也附和著說道:“是!再講一個聽。”
見大家還興趣盎然的表情,沈心鳴說道:“那你們喜歡聽什麼的?”
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道:“什麼都可以。”
沈心鳴點點頭,正在思考之中,忽見一個螞蚱從眼前飛過,就笑道:“好吧!我就給你們講一個米芾驅蝗吧!”
大家一聽這個名字,好奇心立即調動起來了,全部聚精會神的聽著。
沈心鳴說道:“北宋時候,米芾在河南的雍丘縣做縣令。他是當時得大書畫家,為北宋書法四大家的之一,自創的水墨畫筆意:米家山,特點鮮明。有這麼一年,他所在的地區發生蝗災,百姓都很憂慮。鄰縣的官吏采取了焚燒土埋等法,依舊滋蔓。有人就對縣官說:我縣蝗蟲都是鄰縣驅趕而來,因此無法捕除。鄰縣縣官聽了就發一道公文送給雍丘縣,要求米芾捕打自己境內的蝗蟲,以免滋擾鄰縣。當時,米芾正在宴請客人,讀了公文大笑,取筆在上麵寫道:蝗蟲原是飛空物,天遣來為百姓災。本縣若還驅得去,貴司卻請打回來。人們聞聽此事,都大笑不止。一時成為笑談,傳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