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悅目傳神 一見如故(6)(1 / 3)

沈心鳴說完這些,喘了一口氣,接著講道:“橋身全長二百六十七米,寬約七點六米,最寬處可達九點五米。有橋墩十座,橋孔十一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

停頓一下,沈心鳴接著介紹道:“橋身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一百四十根,柱高一點四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頭上均雕有臥伏的大小石獅子五百零一個,民間有一句諺語是: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也數不清。許多遊客都試圖點查石獅子的數量,但是數來數去,眼花繚亂,隻好作罷了。”

說道這裏,沈心鳴笑了,說道:“有關部門曾經專門派人搞過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查出來四百八十五個,以為這就是最後的數目了。沒想到,在複查中又發現了十七個。所以說,真正的數目,誰也說不清楚。”

聽到這個,同學們一陣騷動,竊竊私語,都覺得太神奇了。有的同學甚至躍躍欲試準備查一次。

沈心鳴接著說道:“這些石獅子十分的精美,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原來這裏橋的兩岸景色怡人,風光獨特,盧溝曉月,更被人們譽為‘燕京八景’之一,而且,在橋東的碑亭裏立有乾隆皇帝親筆禦題的‘盧溝曉月’的漢白玉碑。”說完,回身去指著不遠處的石碑說道:“就是這個石碑,一會兒大家可以看看。”

同學們的眼神不由自主的看向那塊石碑,都覺得它那麼的神奇。

沈心鳴接著說道:“特別是橋墩造法頗有特色,墩下麵呈船形,迎水麵砌做分水尖,外形像是尖尖的船頭,其作用就是抗擊流水的衝擊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流水過橋墩的情形,就明白我們偉大的勞動人民的睿智思想了。”

同學們邊聽著邊看著大橋,越發的激動不已了。

沈心鳴接著說道:“到盧溝橋看景色,主要就是看這些石獅子。這些石獅子,雕刻的可謂是巧奪天工了,讓我們看過後一定會歎為觀止的。我引用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在《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的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極為精彩生動的描繪,講給大家聽。”說完,從兜裏掏出來一張紙,向大家笑了笑,說道:“我這是現學現賣了。”但是同學們並不在意,他們隻想聽聽內容。

沈心鳴念道:“……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麵;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念完,沈心鳴仔細的收好這張紙。

聽到此處,同學們更加的讚歎不已了。

講到此處,沈心鳴忽然神情變得沉重起來了,他看著石橋,用特別傷感的聲調說道:“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在一九三七年的七月七日,就是在這座橋上,發生了一次戰爭,就是所謂的‘盧溝橋七七事變’。從這一天開始,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的序幕。這座橋見證了一個曆史的重要時刻,成為了一個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的見證者。作為一座石橋,它有幸成為人類智慧的體現,成為了後人萬千寵愛的對象,但它也不幸的成為了這段曆史的經曆著,可謂是一個民族的悲哀,一個弱肉強食社會的悲哀。”

下麵的樸聖姬靜靜的聽著沈心鳴的話語,心情可想而知了。心如撞鹿,羞愧與惶恐交織在一起。雖然,她心理早有精神準備,心如明鏡知道會有這個尷尬的時刻。但是真正到來了,心裏難免一陣的慌張,她甚至不敢麵對大橋,閉著眼睛深深的懺悔著,為那些製造戰爭者們贖罪。

緊挨著的金詠荷忽然間發現她的臉色蒼白,互相拉著的手冰涼,不由驚訝得關心的問道:“聖姬,你怎麼了,不舒服麼?”

樸聖姬聽了,心頭一驚,深怕別人看出她的心事,立即恢複鎮定,壓低聲音掩飾著說道:“沒事的,就是身體忽然落汗了,有些涼而已。”

金詠荷聽了,也就放心了。

沈心鳴接著說道:“在那次戰爭中,這座大橋經過了戰火的洗禮,受到了炮火的摧殘,至今我們仍能見到當時的殘酷。但它從槍林彈雨中挺過來了,也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今天,它成為人們觀光旅遊的聖地。觸景生情,睹物思人。我們要記住曆史,記住曆史的教訓,不要讓曆史再次重演,把振興民族的責任擔負起來,做一個真正的國家的主人。”

說道此處,沈心鳴的情緒發泄出去了,也就舒暢了,長出了一口氣,笑道:“讓我們都謹記我們的和平來之不易,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做一個和平的使者吧!讓那以前的仇怨和悲傷都化作雲煙消散在九天之外。現在和以後,我們的地球會變得和諧溫馨,友愛尊重。”

他的話音才落,大家就激動的鼓起掌來。旁觀的人聽了,也駐足鼓掌響應。

此時的樸聖姬已經鎮定下來心情了,聽見同學們震耳欲聾,熱情洋溢的掌聲,她也被感動了,深深的覺得現在的這個國家的主人已經覺醒過來了。

沈心鳴待大家的掌聲落下,才走下去。

趙君豪交代完畢遊玩的注意事項,隨即宣布參觀開始。所謂的注意事項,無非是不許攀爬,不許破壞環境等等。同學們聽了,自然很讚同。走上石橋,雖然還是有說有笑,但都加著格外的小心。因為在這之前有了沈心鳴的介紹,大家都明白該關注哪些地方。記不清的地方都找沈心鳴來解釋。沈心鳴見大家這麼得熱情,自然是欣喜萬分,有問必答了。就這樣,在沈心鳴的身邊簇擁著很多人,亦步亦趨,形影不離。

在橋頭上那塊“盧溝曉月”的石碑前麵,沈心鳴給大家講解了中國的書法和篆刻藝術,也講了很多關於乾隆皇帝與臣子之間的風流趣事。大家本就好奇,一聽有故事,都圍攏過來,側耳傾聽。聽到妙處,無不扼腕稱奇。當聽到乾隆皇帝與大學士紀曉嵐的故事,都忍俊不住捧腹而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