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日曆(2 / 2)

由此,我懂得了日曆的意義。它原是我們生命忠實的記錄。從“隱形寫作”的含義上說,日曆是一本日記。它無形地記載我每一天遭遇的、麵臨的、經受的,以及我本人的應對與所作所為,還有改變我的和被我改變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複的工作與人際,重複的事物與相同的事物都很難被記憶,所以我們的日曆大多頁碼都是黯淡無光。過後想起來,好似空洞無物。於是,我們就碰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本的話題——記憶。人因為記憶而厚重、智慧和變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記憶使人變得獨特。因為記憶排斥平庸。記憶的事物都是純粹而深刻個人化的。所有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案”。記憶很像藝術家,潛在心中,專事刻著我們自己的獨特性。你是否把自己這個“獨特”看得很重要?廣義地說,精神事物的真正價值正是它的獨特性。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種文化,記憶依靠載體。一個城市的記憶留在它曆史的街區與建築上,一個人的記憶在他的照片上、物品裏、老歌老曲中,也在日曆上。

然而,人不能隻是被動地被記憶,我們還要用行為去創造記憶。我們要用情感、忠誠、愛心、責任感,以及創造性的勞動去書寫每一天的日曆把這一天深深嵌入記憶裏。我們不是有盡力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嗎?能盡量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嗎?

所以我寫過:

“生活就是創造每一天。”

我還在一次藝術家的聚會中說:

“我們今天為之努力的,都是為了明天的回憶。”

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後的幾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曆。我總把這最後幾頁保存下來,這可能出於生命的本能。我不願意把日子花得精光。你一定會笑我,並問我這樣就能保存住日子嗎?我便把自己在今年日曆的最後一頁上寫的四句詩拿給你看:

歲月何其速,

哎呀又一年。

花葉全無跡,

存世惟詩篇。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變為酒;保存歲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歲月變為永存的詩篇或畫卷。

現在我來回答文章開始時的那個問題:為什麼我喜歡日曆?因為日曆具有生命感。或者說日曆叫我隨時感知自己的生命並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