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雖然會發現悲觀的因素占多數,但也無妨,隻要你有勇氣把它劃掉,你就能夠戰勝它,同時還能增加你的自信。掌握了訣竅,不寫在紙上也可以,在腦中、在心裏也有效。
(2)醫學治療。對嚴重的悲觀厭世情況可進行心理治療、社會治療、藥物治療、運動治療(堅持每天運動,時間為20~30分鍾)等。
(3)笑療。可以嚐試每天大笑三次。方法是看喜劇、聽相聲等,很快便會有悲觀情緒減輕的感覺。
(第十二節)報複心理
所謂報複心理,是指當人們受到強烈破壞性刺激後,產生的某種與對方行為相對抗的“以牙還牙”的反應性心理。
報複心理是有某種積極意義的。它可以變成個人或群體進步的動力,促使自己由弱小變得強大。但無論如何,報複心理是具有破壞性的,是一種不健康心理,是心胸狹隘、道德修養差的表現。報複心理不僅會對報複對象造成這樣或那樣的傷害,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有報複心理的人,容易誤解別人的意思,對別人懷有一種戒備和防範心理,很難與人相處。有時報複了別人,自己的良心也會不安,甚至自責自懲。這種人自我意識卑劣、行為極端、瞧不起別人,也不願與人相交,因此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其實,報複心理是自卑心理的極端表現。為了維持心理平衡,無法從行動上去實現某種欲望,於是便從心理上自我發泄,詛咒社會對自己不公平,對比自己地位高的和曾經給自己帶來不幸的人,都懷著一種懲治的心理,有時甚至采取誹謗、侮辱、侵犯人權、違法亂紀等不正當手段。嚴重情況下,會憤世嫉俗、玩世不恭,甚至對社會都深懷敵意。
如何克服嚴重的報複心理呢?注意以下幾點:
(1)學會換位思考。
生活中與他人發生矛盾衝突在所難免,對此要有心理準備,不能回避,也不能“以暴抑暴”。學會換位思考,可以盡量減少矛盾的產生,減少報複心理的折磨。
(2)認識報複心理和行為的危害性。
實施報複者,短暫的快意之後,到頭來是“眾叛親離”,還要整天擔心遭到報複;被報複者,雖然得到了大家的同情和幫助,但所受的傷害始終是一個心理陰影。所以說,報複行為的最終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沒有勝利者。報複心理是要不得的,它會讓你的內心越來越狹隘,身心疲憊。
(3)學會寬容、感動與關愛。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有陽光就會有陰影,要學會用辨證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不要仇視他人,試著去發現優點,試著從小事裏學會感動。你會發現別人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惡,社會也沒有想象的那麼昏暗。學會關愛他人,你必然會收到愛的回報;學會寬容他人,你也善待了自己。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容器,當充滿愛的時候,哪裏會有怨恨的容身之地呢?
(第十三節)逆反心理
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諾夫在《趣味心理學》一書的前言中,特意提醒讀者請勿先閱讀第八章(第五節)的故事。大多數讀者卻采取了與告誡相反的態度,首先翻看了那些內容,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所謂逆反心理,就是指人們出於維護自尊的目的,對他人的要求偏偏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逆反心理作用下,人們常與要求者“頂牛”、“對著幹”,常做出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
青少年逆反心理尤為嚴重,常有如下多種表現:對宣傳做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對先進人物、榜樣無端懷疑,甚至根本否定;對不良傾向持認同感,大聲喝彩;對思想教育蔑視對抗,等等。
逆反心理的產生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強烈的好奇心。當某事物被禁止時,尤其是在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於是逆反行為就出現了。
(2)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對於青少年尤其如此。他們正處於性格形成和自我認識的時期,通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可以滿足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青年人不會滿足於適應社會,他們還希望社會承認他們的價值和地位。因此他們往往有意采取逆反行為,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3)施教者的不足。施教者的可信任度較低,教育手段、方法、地點不適當,容易引發受教者的逆反心理和行為。
(4)不良精神刺激。有的人遭受過種種挫折,受到了不良精神刺激,逆反心理變得十分嚴重。比如,有的人多次失戀,便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正的愛情,如果誰說愛情美,他們就會大加否定。
逆反心理雖然算不上一種變態心理,但帶有變態心理的某些特征,會使人(尤其是青少年)出現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的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誌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深一步發展還可能使人出現犯罪心理。所以,很有必要施以防治。
(1)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升華自我。提倡自我教育,要求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學會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經常思考自己、主動設計自己,並自覺能動地以實際行為努力完善或造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