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給人文地理專業本科生講授“城市規劃史”課程,我對城市曆史比較關注,接觸了一些西方著作,比較重要的有惠特利(衛德禮)、施堅雅、冀朝鼎的書。這個時期,改革開放,日新月異,國內學術思想也開始活躍起來。
1986年秋,到美國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地理係留學,導師是賽明思(M。Samuels)教授,是美國人本主義地理學派的創始人之一。雪城大學地理係是西方人文地理學重鎮,著名教授還有梅尼(D。Meinig)、阿格紐(J。Agnew)、鄧肯(J。Duncan)等。在留學期間,最重要的收獲是認識到思想性的地理問題,開始對地理學思想史感興趣。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激進主義思想在知識界十分流行。雪城大學地理係的美國研究生們曾發起抗議,指責係裏為什麼沒有少數族裔或女性教授。這類事情在當時的美國社會裏很典型,看到這些,有助於理解其學術思潮的社會背景。
雪城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課程隻有兩門必修課:地理學思想史、研究設計(research design)。我的體會是,這兩門課,最有西學特色。問題意識豐富是他們的一大長處。梅尼教授是美國曆史地理學頭牌教授,他的專題課對我啟示很大。他還帶領我們考察了紐約州的幾處曆史遺址,如伊利運河遺址、獨立戰爭戰場遺址等。野外考察是地理學研究的基本功。
1995年畢業回國,全麵投入研究與教學中。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學術風氣是忙忙碌碌,這在以前是不能比的。這些年中,地理學思想的問題、思想史的問題是我最關心的東西。許多翻譯,論文、隨筆、書籍的撰寫,還有講課,都圍繞著它。另外,協助已高齡的侯仁之先生,做《北京曆史地圖集》(全集)的編輯統籌工作,一直持續了十多年。我的曆史地理研究主要在這兩個領域:先秦時期曆史地理、北京地區曆史地理。其中,與同事們一道,在對北京地區北朝長城遺址的調查上,取得一些成果。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不久前,到內蒙古做了一次考察,去了盛樂故城、雲中故城、九原故城,還到了漢代所稱的“北假”地區。其間還回了一趟插過隊的村子,轉眼四十多年過去了,很是令人感慨。
2015年7月14日於北京五道口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