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大學生的職業規劃(1 / 3)

“天生我才必有用”

——李白

我們討論大學生的職業規劃的目的是為了大學生們有個更加燦爛的明天。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職業生涯規劃要從生活發展需要出發,正確認識自身的條件與相關環境,從專業、興趣、愛好、特長、機遇等方麵盡早確定自己未來發展方向。大學是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學生應當從跨入校門開始確立自己的未來職業生涯目標;學校管理部門也應當指導學生科學地確立這樣的目標。在學生確立職業生涯規劃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社會需求相結合

擇業是一種社會活動,它必定受到社會的製約,如果擇業脫離社會的需求,將很難被社會接納。職業生涯規劃要把握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動力,以社會需求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這樣的職業生涯規劃才有現實性和可行性。

2.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所學專業相結合

每一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專業,每一個專業都有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大學生都具有某一領域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每一個人的優勢所在。而且,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大學生所學的專業。因此,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應以所學專業為依據。否則,如果所從事的職業不是自己所學的專業,在參加工作後就要重新“補課”,這無形中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許多負擔,對個人職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3.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提高綜合能力相結合

知識經濟時代是崇尚創新、充滿創造力的時代,應養成推陳出新、追求創意和以創新為榮的意識,要有廣博的視野、掌握創新知識以及善於開創新領域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有針對性地“充電”,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式,跟上時代發展潮流;應注重個性發展,要用知識探索未知,解決問題,創造機會與財富,成為社會的強者,在此過程中,還應承認個人智慧具有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閉的危險性,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才能以合作夥伴的優勢彌補自身的缺陷,增強自身力量,在各種人際環境中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他人友好合作,才能更好地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的各種挑戰。

4.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與增強身心健康相結合

千變萬化的社會要求大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曾指出“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難以實現,文化無從施展,力量不能戰鬥,財富變成廢物,知識也無法利用。”在人生選擇與實踐過程中,應培養和鍛煉自己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情緒調控能力,增加生活的磨練與體驗,以正確的人生態度對待困難和挫折。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主要內容、步驟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一般經過樹立生涯誌向,進行自我剖析與定位,評估職業生涯機會,確定職業生涯目標,選擇職業生涯路線,製定職業生涯策略並實施,對職業生涯設計進行評估、反饋與修正等幾個步驟。

1.生涯誌向的樹立

誌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誌向,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說,“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綜觀古今中外,各行各業佼佼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遠大誌向。立誌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大學生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鬥目標及成就。所以,大學生在製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誌向,這是製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也是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點。

2.職業生涯的自我剖析與定位

自我剖析就是要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麵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即通過思考,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麵前我要選擇什麼等問題。自我剖析要客觀、冷靜,不能以點代麵,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麵對自己的缺點。隻有這樣,才能避免設計中的盲目性,達到設計高度適宜。

3.職業生涯機會評估

職業生涯機會評估主要是指分析內外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人是社會的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離群索居,都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特別是要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組織環境之中。環境為每個大學生提供了活動的空間、發展的條件、成功的機遇。特別是近年來,社會的快速變遷,科技的高速發展,市場的競爭加劇,對大學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學生如果能認識與了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製,了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等,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外部環境,就有助於事業的成功。

4.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

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就是明確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比如,在行政上達到某一級別,擔任某一職務;在專業技術上達到某一職稱,成為某一領域專家等。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長遠)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麵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明確正確的職業生涯目標是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有了目標才有了追求與事業的方向與動力。

5.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

所謂職業生涯路線,是指當大學生確定職業生涯目標後,是向哪一條路線發展,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線發展,還是向專業技術路線發展,或是先走技術路線,再轉向行政管理路線。由於發展路線不同,對職業發展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必須作出選擇,以便使自己的學習、工作沿著預定的方向前進。通常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我想往哪一條路線發展?這是通過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職業理想、職業動機等的分析,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取向,要經常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我能往哪一條路線發展?這是通過對自己的性格、特長、經曆、學曆的分析,確定自己的職業能力取向,要注意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麵,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我往哪一條路線發展更有利?這是通過對自己身處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組織環境的分析,確定自己的機會取向。要通過鑒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

6.職業生涯策略的製定和實施

職業生涯策略的製定和實施是指為實施職業生涯目標,製定相應措施方案並以實際行動予以落實。沒有行動,職業目標隻能是一種夢想。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後,就要製定相應的行動計劃來實現它們,把目標轉化成具體的方案和措施,分階段進行。

7.職業生涯規劃的評估、反饋與修正

生涯評估是指在實現職業目標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收集相關信息和評價,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自覺地修正對自我的認知,適時地調整職業目標。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很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修正職業生涯目標,調整職業生涯策略,這樣才能在激烈的擇業競爭中贏得成功,走向輝煌。

總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一個複雜的程序,還需要科學的方法,並持之以恒,隻有這樣,才不至於白白浪費時間,才不至於毫無目標和毫無準備。

三、大學四年生活的具體規劃

在走進大學校園後,我們要認識我們自己的校園,認識自己校園的自然環境,包括校園的布局,周圍的環境等等。認識校園的文化環境即校園的校風學風、生活方式、課外活動等等。還要認識我們身邊的人,主要是同學和老師,大學生們更加獨立、更加理性地認識到人際交往對自我的學習、生活、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和功能。

大學生處於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階段,並且正在走向理性,這就要求大學生們要更加理性地審視自我,實現正確的自我定位。要正確地實現自我定位,它要求大學生們首先要認識自我,對自己的優缺點要很清楚,揚長避短。進入大學後,將是全麵塑造自我的時候,自己目前處在什麼水平,要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將如何發展,要有清醒的認識。有的大學生整天碌碌無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有的是“盲從勁”十足,自己被夾雜在人群之中,隨波逐流,不知如何是好;有的是成天抱著一個自我認為的目標、忙忙碌碌,結果是弄得自己身心疲憊,卻一無所獲。這些都是自我定位出現越位、錯位、空位的表現。因此,準確客觀地進行自我定位關係重大。自我定位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環境的變化,不斷更新審視自己,並隨時修改或重新進行定位。

在對大學有清楚的認識和準確自我定位後。大學生們該做的就是營造合理的知識結構,全麵培養自己的能力。高等院校各專業雖然有各自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設置,但那隻是統一的、一般性的要求,而不是個人的有效知識結構。知識是構成才能的基本要素。才能的大小,首先取決於掌握知識的多寡、深淺和完善程度;大學生除了掌握自己本專業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擴展到其他領域。即點要深,麵要廣,線要長(點是指專業知識,麵指知識麵,線指認識程度),點線麵有機結合。另外,還需要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熟練運用知識的技能。能夠綜合靈活地利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