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觀點(1 / 2)

鳳凰涅槃——鳳凰在火中重生並得到永生

傳說中的天方國,有一對神鳥,雄為鳳,雌為凰。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複從死灰中更生,從此鮮美異常,不再死。雄奇的大黑山上,全彩激光燈映射出長達數公裏的時光隧道和漫天的雲彩,高達十米的烈焰從山頂噴薄而出,飛瀑飛流直下,在水與火的交融中,鳳在歌鳴,凰在和弦,演繹一部五百年前的神話,一個流傳千古的美麗傳說。

鳳凰是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鳳凰如果沒有在烈火中錘煉就不會永生;

永生和烈火、烈火和永生似乎是矛盾的,但它們在“鳳凰涅槃”中得到統一;

永生的鳳凰還會有煩惱嗎?是不是就不再有困難和痛苦了呢?

永生的鳳凰它的生活是不是就快樂、幸福而沒有問題了呢?如果沒有問題的生活還是生活嗎?

永生的鳳凰……

“鳳凰涅槃”的傳說引起我們對人生幸福生活追求的思考。

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是通過各種教育途徑,借助各種手段,讓每一個大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實質性的發展,表現為積極人格的培養,內在的潛能調動,形成積極的人生觀,使整個人生充滿快樂和幸福。

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並不否認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但它側重引導、激發學生的積極潛能,關注的不是心理問題,而是心理的發展。啟發大學生領悟:不要為了沒有問題而生活,要學會為了追求幸福而生活。

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的背景

1.積極心理學發展的曆史淵源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特曼(Terman)關於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榮格有關生活意義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這種研究被迫中斷,直到五六十年代,以馬斯洛、羅傑斯等人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又重新關注人類的積極層麵,重視積極的心理活動,為現代心理學的崛起奠定了理論基礎。但是早期積極心理學家為了能躋身於主流的心理學領域,否認自己與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關係。實際上,從兩者的理論主張上不難看出它們的淵源關係,兩者都重視人的積極層麵,幾乎擁有相同的研究主題,如積極情緒和積極人格(馬斯洛稱為健康人格)等。積極心理學努力發動每個對象身上存在的種種能力和自助潛力,這與人本主義“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觀如出一轍,都強調當事人的自助變化。直到2002年以後大多數積極心理學家才被迫開始承認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淵源。

後現代建構主義心理學也對積極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代表建構主義主流方向的社會建構主義認為,任何一種建構都必須通過人與社會(環境、他人)的互動才能實現。積極品質的形成離不開環境,積極心理學把積極組織係統的構建作為自己的一個重要研究方麵。此外,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的初級預防和增進健康運動也被認為是西方積極心理學運動的兩個先驅。

2.積極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學運動

積極心理學是相對於消極心理學而提出的,其向統治了近一個世紀的消極心理學模式提出質疑與挑戰,倡導心理學研究人類積極的一麵,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強調人的價值與人文關懷,從積極角度來詮釋心理學。

在過去的近一個世紀中,消極心理學模式占據主導地位,心理學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成為“消極(病理或變態)心理學”的代名詞。晚近的麥爾斯(Myers)和迪娜(Diener)(1995)文獻回顧發現:心理學文獻過分集中在個人生活的消極層麵,心理科學中關於消極心理研究的論文遠遠超過研究積極心理狀態的論文,這個比率高達17∶1;肯農·米·謝爾頓(Kennon M.Shel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在其《為什麼需要積極心理學》論文中指出:“非常遺憾,心理學家對如何促進人類的繁榮與發展知之甚少,一方麵是對此關注不夠,另一方麵,更重要的是他們戴著有色眼鏡妨礙了對這個問題的價值的認識,實際上,關注人性積極層麵更有助於深刻理解人性。”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識到,消極心理學取向的研究模式不可能真實、全麵地理解與解釋人的本質,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也意識到,心理學不僅應著眼於心理疾病的矯正,而且更應該研究與培養積極的品質。心理學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麵,需要研究人的優點與價值,實際上,發展人性的優點比修複疾病更有價值。越來越多的心理研究發現:幸福、發展、快樂、滿意是人類成就的主要動機,人類的積極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核心要素,這些內容必須納入到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視野。因此,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一些心理學研究者開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積極層麵,有關的論著、個案研究以及實驗研究都大大地推動了積極心理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