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食品安全常識(1 / 3)

現在食品安全問題令人擔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斷發生,敲響了食品安全問題的警鍾。因此,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多掌握一些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識,對於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很有必要。那麼,我們應該掌握哪些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識呢?

一、食品選購基本常識

食品種類繁多,不同食品有不同的特點,這裏選擇一些加以介紹。掌握這些食品選購常識,有助於人們買到價廉物美的食品。

根據名稱與標簽識別食品

食品標簽是指在食品包裝容器上或附於食品包裝容器上的一切附簽、吊牌、文字、圖形、符號說明物。消費者可以通過食品標簽上標明的食品名稱區別食品的有效成分和質量特征等。如“果汁”和“果汁飲料”是兩種不同屬性的產品,“果汁”中的果汁含量達到100%,而“果汁飲料”中果汁含量隻需大於10%,果味飲料中果汁含量隻需大於5%。“甜牛奶”和“甜牛奶乳飲料”也是完全不同屬性的兩種產品,營養價值和生產成本也不相同。前者的真實屬性是“牛奶”,應該是指在牛奶中加糖的產品;而後者的真實屬性是“乳飲料”,在牛奶中加水、加糖,水的比例多於奶,蛋白質含量大於1%即可。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食品中不規範的食品名稱標注方法主要是:故意不標注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名稱或將該名稱寫得很小,並放在消費者不易看見的地方,如“甜牛奶乳飲料”,將“甜牛奶”標得非常醒目,而“乳飲料”卻不標注或標在難以發現的地方。

選購食品時,消費者常常被食品包裝上形形色色的虛假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弄得頭疼。那麼,選購食品時如何鑒別標簽的真偽呢?一般來說,在標簽上做假的食品包裝有四種情況。

(1)彈性型標簽。標簽上將保質期標為1~3個月,使消費者難以掌握。如果過了1個月後食品變質了,隻好自認倒黴,因為保質期也可算是1個月;如果過了1個月後商品還在銷售,似乎也無可指責,因為保質期可到3個月。

(2)謎語型標簽。一些廠家之所以設置如此多的“謎語”,是為了掩蓋產品缺陷,欺騙消費者。如把廠名寫成“山東×××”(為地名);產地隻寫“湖南×××”(為縣名),或幹脆標注“新加坡出品”等,根本沒有企業名稱。這種含糊不清的廠名、廠址,已成為部分食品標簽的潮流模式。

(3)隨意型標簽。最為常見的是有些袋裝食品上,生產日期或保質期標注不全;還有相當一部分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字跡模糊,消費者難以確認。

(4)戲法型標簽。如將大包裝食品化整為零,分解成小包裝,小包裝上幹脆不標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一些過期小包裝食品,就是這樣“打扮”後出籠的。還有的商家發現食品已過期時,就將其包裝拆掉,當做零散食品出售,或者利用鄉鎮的一些個體商店銷往農村。

識別食品標簽的基本方法:

(1)查看標簽的內容是否齊全。食品標簽必須標示的內容有:食品名稱、配料清單、淨含量和瀝幹物(固形物)含量、製造者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或包裝日期和保質期、產品標準號。

(2)查看是否有QS標誌(即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

(3)查看標簽內容是否清晰、完整。

(4)查看標簽內容是否科學規範。食品標簽上的語言文字、圖形、符號必須準確、科學。標簽上必須標示的文字和數字的高度不得小於1.8毫米;食品標簽上的漢字必須是合格規範的漢字,不得使用不規範的簡化字和淘汰的異體字;可以同時使用漢語拚音,也可以同時使用少數民族文字或外文,但必須與漢字有嚴密的對應關係,外文不得大於相應的漢字;淨含量與食品名稱必須標注在包裝物或包裝容器的同一視野,便於消費者識別和閱讀。

(5)查看標簽的內容是否真實。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不得以錯誤的、容易引起誤解或欺騙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紹食品。

根據配料表及日期識別食品

通過查看配料表或成分表可以識別食品的內在質量及特殊效用,主要可通過下列幾個方麵對食品質量加以鑒別:

(1)配料表中的各種配料是按照製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的,故查看配料表不但可以了解該食品由哪些原料組成,還能大致了解各種原料加入量的多少。

(2)對一些決定產品質量的重要成分指標,相關標準上要求標注其在成品中的含量。如:特殊食品(如嬰幼兒食品、糖尿病患者食品)必須標示營養成分如熱量、蛋白質含量及鈣、鈉、鋅含量等,罐裝類必須標注澱粉含量,果汁及果汁飲料類必須標注果汁含量,醬油標注氨基酸態氮含量,查看這些含量可以進一步了解食品的內在質量及特殊效用。

(3)了解食品中加入的添加劑種類,如甜味劑、防腐劑、著色劑等。

(4)產品的日期標注要有3種,即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保存日期。生產日期是指食品是何時生產的;保質期是指在標簽上規定的條件下,保證食品質量的期限;保存日期是指在標簽上規定的條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終日期。保質期和保存日期均從食品的生產日期算起。

在選購食品時應注意查看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否清晰,有無另外加貼、補貼和篡改的跡象,是否為過期產品;購買散裝食品也應查看銷售時標注的生產日期及保質期限。以下列舉4種違法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情況,以便大家在選購食品時注意辨別。

(1)有些袋裝食品既沒有標注生產日期,也沒有標注保質期;有的則隻注明保質期,沒有生產日期,或寫著生產日期見××處,卻根本找不到。相當一部分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字跡模糊,消費者難以辨認。

(2)將已過期的大包裝食品化整為零,將其包裝拆掉,當做零散食品出售。

(3)有的商家隨賣隨貼產品標簽,或用不幹膠紙自行標注生產日期。

(4)將已過期的食品塗改生產日期,重新虛假標注。

在挑選食品時,要到信得過的商店購買大企業生產的食品;不要過分追求外表和口味,尤其是對待“傳統食品”應該用“老眼光”來認識它:過分白亮、過分靚麗、口感過分好的腐竹、麵條、粉絲等很可能是被某些非食品添加劑加工過的,所以不要購買。購買食品時應索取發票,以便萬一需要時用作維護自身權益的依據。

二、兒童食品安全常識

近年來,以兒童為主要消費對象的食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兒童正餐外的食品費用已成為家庭的重要開支項目之一,而且兒童食品在孩子們膳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

兒童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期,其食品一旦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則所受的健康傷害比成人要大得多。多項研究證明,不安全食品除了影響兒童的成長健康外,還對他們的生殖係統、免疫係統、神經係統和智力發育有不良作用。

兒童飲食的十大問題

(1)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不少家長往往分不清乳製品與乳酸菌類飲料,乳酸菌飲料適用於腸胃不太好的兒童,兩者選擇不當,反而會引起腸胃不適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