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創建果園露智慧(3 / 3)

到雪化冰消、春意盎然的3月底,春海他們從河北昌黎買來了桃、梨、蘋果、葡萄等樹苗。以郭慶平書記為首的“兩委”會,下令抽調人力,支持他們刨樹坑、種果樹。具體方法是:在400畝的灘墊上,劃分為10個灘麵;從8個村辦企業中,各抽50人,包幹負責一個40畝的灘麵;按照春海預先劃分好的橫成線、豎成行的一定距離和位置,每個樹坑要挖1米直徑、0.8米深。當春海有條不紊地布置完勞動任務後,大家就爭先恐後、熱火朝天地幹起來了!你看,在茫茫400畝空曠的灘墊上,大家揚鎬、揮鍁,那舞動的鍁鎬,在春陽下銀光閃耀;有的提桶、端盆,運水灌坑,桶盆相碰,叮當作響,金屬的響聲,伴和著你追我趕“加油”、“快幹”的吆喝聲,還有那一陣陣的歡歌與笑語——這紅紅火火的壯觀場麵,很像1958年大躍進時代搞會戰的情景。所不同的是:那時是形式主義泛濫、浮誇風勁吹的“大幫轟”,而此刻則是很有計劃、務實求效的“齊心幹”!這些鬥誌高昂、揮汗幹活的人們,誰要是渴了,就端起一大碗帶去的溫開水,“咕咚咕咚”地喝一通;中午,大家就以企業為單位,席地而坐,一起同吃本單位送去的飯菜,頗有些城裏人到田間踏青時浪漫的野炊味道!從大躍進年代過來、曾經吃過大食堂的村民們,都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著:

“咱多年不過這種大會餐的熱鬧生活了!過去那是大家沒辦法的窮摽、窮鬧,越摽、越鬧越貧窮;可現在,咱是心齊氣盛奔小康,心越齊、氣越盛,小康社會離咱們就越近!”

“這一大片沉睡多年的撂荒地,要不是區、鎮搞星火計劃的示範工程,還不知什麼時候被喚醒呢?”

“這當然。嗨!咱撂下遠的說近的,如果不是咱村‘兩委’選派春海來這兒開發、創業,決不會有去年作物的雙豐收和現在這挖坑種樹的喜人情景!”

“就是、就是!一下子來這麼多單位的這幺多人,你看春海安排得多周到、組織得多嚴密、安排得多有序、進展得又多麼順利啊——這才真是德才兼備的能力哪!”

下午,大家在刨好的樹坑裏下底肥、放樹苗、填充土,踩實後,再澆水——很快,那一株株桃、梨、蘋果、葡萄等樹苗,就都整齊列隊地挺立在灘墊上了。當絢麗的晚霞映照著張張笑臉的時候,大家高一聲、低一聲地互相招呼著,你一句、我一句地彼此交談著,帶上各自拿來的工具,歡歡喜喜地凱旋歸家……

待到萬木爭榮的6月初,那滿灘墊的果樹,就像競賽似的生機勃勃地爭相發出了嫩黃的新芽,望之嬌美而蔚然——她們在溫柔的惠風中,輕歌曼舞地在悄聲互說著甜蜜未來的心語……

初出茅廬的劉春海,經過僅僅一整年的受命創業,就在決策、組織、指揮、實幹等諸方而,出奇製勝地顯露了他非凡的智能。這猶如宋朝楊萬裏《小池》詩雲: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盡管這個劉春海“小荷才露尖尖角”,可卻引起了全村上下的廣泛矚目。特別關注春海表現和成長的郭慶平書記,鄭重其事地對劉春海說:

“這一年來,你幹得確實非常出色:解決了剩餘女勞力的就業;開墾了大片荒置的處女地;創造性地為村集體增加了收入——你為咱村做了這麼多好事,可從來沒向村裏提過任何條件和要求,這真的是很不簡單啊!”郭書記話題一轉,又向他布置新的任務:

“咱村花費不少的人、財、物力辦起的萬隻養雞場,由於鬧雞瘟,今春已經全軍覆沒,隻剩下閑置的雞舍了。你過去在家養過雞,有經驗,今後,你把雞舍接過去,繼續養雞、兼任養雞場的場長吧!”

業已處於“敗軍之際”和“危難之間”的村辦養雞場,要重新興辦、起死回生,這可比創建果木園的難度大得多了!對此,劉春海將何以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