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家更和睦萬事興(3 / 3)

相處的日子一長,婆婆和妯娌們都特別喜歡連霞,她們口邊兒上常常這麼誇獎她:

“連霞真是心靈手巧!她不光人長得漂亮、脾氣爽快、對人親熱,幹起活兒來也是潑潑辣辣的一把好手啊!”

“自從連霞過門兒後,咱家更和睦、更熱鬧、更紅火啦!”

聰明伶俐又謙虛的連霞卻說:

“是因為媽媽和哥哥、嫂子們營造的家風好,所以才把我潛移默化地帶動好了!”

別管怎麼說,劉春海的家庭特別和睦與歡樂,確是全村人公認的。他們不僅人人孝順老人、哥兒們兄弟和氣相幫,就是一人一姓的妯娌之間——項連霞同大嫂朱慶玲、二嫂曹豔萍、四弟媳楊振梅、五弟媳龐秀煥,也是關係活象親姐妹,她們隻要聚到一起,就都敞開心扉,無話不談,說說笑笑,很多家事,在她們的說笑聲中,就都迎刃而解了。而在她們當中,很有親和力的連霞,有如金紐帶,把這5人的心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她又如興奮劑,使她們隻要聚一塊,就總是精神振奮、談笑風生……春海的母親人緣好,加上連霞喜歡熱鬧,所以來家串門的人多。耳聞目睹這個有聲有色、“家更和睦萬事興”的幸福、溫馨的大家庭,街坊鄰居的男女老少,全都津津樂道:

“瞧人家春海那一大家子,尊老愛幼、兄弟互助、妯娌親熱、和和樂樂,可真招人羨慕啊!”

還尤應提及的是,劉春海哥兒五個,齊心協力地供妹上學成才之事。1991年11月,春海那辛勞一生的母親因病仙逝後,他年僅14歲的妹妹春欣,還正上初中,當然不能自立。怎麼辦?弟兄五人開會商量,大哥春福斬釘截鐵地講:

“我們一定要完成父母的遺願:讓咱們這唯一的妹妹繼續上學!”

“理所應當!”二哥春和立馬表態。

“隻要她能繼續考大學,我們就一直供她到大學畢業,讓她將來成才,為國出力,自己也能過好日子”。春海更加具體地說,“對春欣的學習費用,我們也不搞平均負擔,誰能出多少就出多少,最後我補齊。”

四弟春燕和五弟春東,也堅決同意。

很願上學的劉春欣,深知兄嫂們的培養之恩,學習更加勤奮。她輪流在每個兄嫂家吃飯,兄嫂們對她比以前更加關心和疼愛,連生活、學習用品和四季的衣服等等,都主動幫她買;兄嫂們每個月都給她零花錢。從上初中、高中直至大學期間,她在兄嫂們的愛撫中,一直生活得很快樂,也在健康成長和不斷進步。

劉春欣是天津市幹部管理學院的首屆畢業生,大專學曆。她在上大學期間,每年的各種費用是15000元,兄嫂們每月都給她送錢去,就像當初給老人送月錢一樣定時和定量。作為排行老三的春海讓那哥兒四個,每家每年拿2000元,而他和連霞卻主動提出拿7000元,一直到春欣大學畢業。現在春欣是北辰區藥監局幹部,中共黨員;她丈夫王江華,也是大學畢業生和黨員,現任北辰區青光鎮派出所所長,倆人的工作表現都很好。

譽滿全球的法國科學家居裏夫人說:

“一家人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如今春海這弟兄五個,雖然分頭過,但從未分過家,大夥兒經常團聚,融洽和樂,親親熱熱。這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上班的、上學的、理家的等,都互相關愛、分工合作、兢兢業業地各司其職——這就是居裏夫人所說,名副其實的家和萬事興的“真正幸福”。這家庭的幸福,又有力地促進了劉春海事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