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資金的時間價值理論(1 / 3)

資金的時間價值原理是工程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也是財務活動中必須樹立的價值觀念。所有工程項目的經濟評價,資金籌集,方案比選等經濟決策行為都必須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問題。資金的時間價值通常是通過利息率來表示,不同時點上的資金可在現金流量圖上標示,並通過六個基本換算公式實現資金的等值換算。

1.1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

資金的時間價值是指隨時間的推移,投入周轉使用的資金價值將會發生價值的增加,增加的那部分價值就是原有資金的時間價值。所以,資金的價值是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是時間的函數,而資金時間價值就是由於時間因素所引起的貨幣在不同時間裏在價值量上的差額。資金具有時間價值並不意味著資金本身能夠增值,而是因為資金代表一定量的物化產物,並在生產與流通過程中與勞動相結合,才會產生增值。

資金的時間價值與因通貨膨脹而產生的貨幣貶值是性質不同的概念。通貨膨脹是指由於貨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實際需要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現象。貨幣的時間價值是客觀存在的,是商品生產條件下的普遍規律,是資金與勞動相結合的產物。隻要商品生產存在,資金就具有時間價值。但在現實經濟活動中,資金的時間價值與通貨膨脹因素往往是同時存在的。因此,既要重視資金的時間價值,又要充分考慮通貨膨脹和風險價值的影響,以利於正確的投資決策、合理有效地使用資金。

資金的時間價值是經濟活動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當長期投資決策涉及不同時點的貨幣收支時,不同時間的等量貨幣在價值量上是不相等的。隻有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基礎上將不同時點的貨幣量換算成某一共同時點上的貨幣量,這些貨幣量才具有可比性。因此,長期投資決策必須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另外,資金的時間價值還是投資決策的決定性因素,決定著投資者在眾多投資機會中的選擇。

影響資金時間價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因素如下:

(1)資金的使用時間。在單位時間的資金增值率一定的條件下,資金的使用時間越長,資金的時間價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資金參與一次流通過程所能取得的利潤率。資金的利潤率是資金時間價值的基本體現,決定資金時間價值的高低。

(3)資金投入和回收的特點。在總投資一定的情況下,前期投入的資金越多,資金的負效益越大;反之,負效益越小。在資金回收額一定的情況下,距投入期較近時回收的資金越多,則資金的時間價值越大;反之,距投入期較遠時回收的資金較多,則資金的時間價值就越小。

(4)資金的周轉速度。資金周轉越快,在一定時間內等量資金的時間價值越大;反之,就越小。

1.2資金時間價值的度量

資金的時間價值一般在兩個方麵得到體現:一是投資者將資金投入經濟領域,經勞動者的生產活動,產生的增值在流通領域轉化為利潤或收益;二是資金擁有者將資金借給他人使用,或者是存入銀行,從而得到約定的利息。這兩種情況都能使資金的價值隨時間發生變動,表現為資金的時間價值。由於決定投資者是否投資某方案的決定性指標之一就是看該方案的收益率是否高於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所以,利率或利息就更多的被人們習慣性地用來度量資金的時間價值。

利率是工程經濟性分析中一個重要的變量。利息產生於資金的借貸關係之中,當債務人向債權人借一筆款項時,債務人會承諾向債權人歸還這筆款項的本金的同時,再加上一定數量的報酬,這個報酬就是利息。利息與借貸款數額的比率就被稱為利息率,或簡稱利率。

利息和利率是衡量資金時間價值的兩種尺度。利息為絕對尺度,利率為相對尺度。

1.2.1利息與利率

利息是貨幣資金借貸關係中借方(債務人)支付給貸方(債權人)的報酬,一般用符號I來表示。即:I=F-P(1.1)式中:I——利息;

F——借款期結束時債務人應付總金額(或債權人應收總金額);

P——借款期初的借款金額,稱為本金。

工程經濟中,利息被常看作是資金的機會成本,相當於債權人放棄了資金的使用權力,從而放棄了利用資金獲取收益的機會而獲得的補償。

利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所得利息額與原借貸資金的比例,它反映了資金隨時間變化的增值率一般用符號i來表示。即:i=IP(1.2)式中:i——利率;

I——單位時間內所得利息;

P——原借貸資金。

計算利息的單位時間可以是年、半年、季、月或日等,稱之為計息周期。

利率作為一種經濟杠杆,在經濟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的高低由以下幾種因素決定:

(1)利率的高低首先取決於社會平均利潤率的高低,並隨之變動。利息是平均利潤(社會純收入)的一部分,因而利率的變化,要受平均利潤的影響。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平均利潤率提高,利率也會相應提高;反之,則會相應下降。

(2)平均利潤不變的情況下,利率高低取決於金融市場上借貸資本的供求情況。利率高低受借貸資本的供求影響,供大於求時利率降低;反之,提高。

(3)貸出資本承擔風險的大小,風險越大,利率越高。

(4)借款時間的長短,借款時間越長,不可預見因素越多,則利率越大。

此外,商品價格水平、銀行費用開支、社會習慣、國家利率水平、國家經濟政策與貨幣政策等因素也對利率高低有影響。

1.2.2計息方式

在實際應用中,計息周期並不一定以年為計息周期,可以按半年計息一次,每季一次,每月一次,在倫敦、紐約、巴黎等金融市場上,短期利率通常以日計算。因此,同樣的年利率,由於計息期數的不同,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也不同。因而,有名義利率和有效利率之分。

所謂有效利率是指按實際計息期計息的利率。

假設年初借款P元,年利率為r,一年計息m次(計息周期為m),則周期利率為i周期=rm(1.3)一年後本利和為

F=P×1+rmm(1.4)此時,年利率為r不是一年的實際利率,稱之為年名義利率。一年的實際利率為

i=F-PP=P1+rmm-PP=1+rmm-1(1.5)稱之為年有效利率。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到的一般是名義利率。但具體到某特定經濟活動時,由於采用的計息周期可能各不相同,導致原本相同的名義利率的有效利率產生差別,這種差別直接影響到項目的經濟性。關於有效利率的計算有以下三種情況:

(1)當m=1時,有效利率等於名義利率,公式對應第一種情況,即i=r;

(2)當m>1時,有效利率大於名義利率,即i>r;

(3)當m→∞時,年計息次數無限多,相當於連續複利計息,稱為連續利率,此時

i=limm→∞1+rmm-1=limm→∞1+rmmrr-1=er-1(1.6)e為常數,約等於2.71828。

在相同名義利率的情況下,年實際利率隨計息期的變小而變大。例如,當名義利率r=12%時,不同計息周期的有效利率見。年有效利率變化演示表

計息周期年計息次數m計息周期利率

i周期=rm年有效利率

i=1+rmm-1年112.00%12.00%半年26.00%12.36%季43.00%12.55%月121.00%12.68%日3650.0329%12.7475%無限小∞無限小12.7497%1.2.3利息計算方法

計算利息的方法有單利法與複利法兩種。

1)單利法

單利法僅以本金基數計算利息,計算利息時不將前期利息計入,利息不再生息。所獲利息與本金、時間、計息周期數成正比。

單利計息的利息公式:

I=Pni(1.7)單利計息的本利和公式:

F=P(1+ni)(1.8)式中:i——單利利率;

n——計息周期數;

P——本金;

I——利息;

F——本利和,即本金與利息之和。

【例1.1】假如借入的資金1000元是以單利計息的,年利率為10%,第三年償還,則到期後的本利和為:F=P(1+ni)=1000×(1+3×10%)=1300(元)其中歸還利息300元,1000元為本金。

單利法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但不全麵。因為以前已經產生的利息,沒有在下一個計息周期裏作為本金累計計息。工程經濟分析中一般不采用單利計息的計算方法,通常隻實用於短期投資和不超過一年的貸款。

2)複利法

複利法是以本金和累計利息之和作為下一計息期的本金計算利息的方法,不僅本金逐期計息,而且前期累計的利息,在後一計息期也計算利息,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利滾利”的方法。根據複利法的定義,複利計算公式的推導見。複利計算公式推導過程表

年份(n)年初本金(P)年末利息(I)年末本利和(F)1PPiP+Pi=P(1+i)2P(1+i)P(1+i)iP(1+i)+P(1+i)i=P(1+i)2

年份(n)年初本金(P)年末利息(It)年末本利和(F)nP(1+i)n-1P(1+i)n-1iP(1+i)n-1+P(1+i)n-1i=P(1+i)n所以,複利計息的本利和公式:

F=P(1+i)n(1.9)式中:i——計息周期的複利率;

n——計息周期數;

P——本金;

F——本利和,即本金與利息之和。

【例1.2】某人借款1000元,年利率為10%,按年計息,則未來3年的利息與本利和如所示。

複利計算演示表

年份(n)年初本金(P)當年利息(I)年末本利和(F)110001000×10%=1001100.00211001100×10%=1101210.00312101210×10%=1211331.00將例1.2計算的結果與例1.1比較,同一筆款,在利率和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複利法計算所得利息額較單利法大。可見複利法對資金占用的量和時間更加敏感,更加充分地反映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複利法在實際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現行財稅製度規定,投資貸款實行差別利率按複利計息。工程經濟分析中普遍采用複利計息。

1.3資金等值與現金流量圖

1.3.1資金等值的含義

“等值”是指在時間因素的作用下,在不同的時間點數量不等的資金而具有相同的價值。例如現在的100元,與一年後的106元,雖然絕對數量不等,但如果在年利率為6%的情況下,則這兩個時間點上,數量上兩筆絕對值不等的資金在價值上是“等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