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漾課堂
基礎達標
應用文的語言是為特定的需要服務的,要受明確的寫作目的、專門的讀者對象、一定的實用場合等條件的製約,因此語言使用一定要得體。說什麼,不說什麼,說到什麼程度,用什麼語氣,選擇什麼詞彙,都要考慮最後的效果。
運用語言得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考慮。
一、明確目的,有的放矢。?說話也好,寫作也好,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或敘述事件,或說明事理,或描述現象,或抒發感情,等等。因此,在說話或寫作之前,先要明確目的。比如,書信書信分為正式和非正式,正式的要注意語言要用正式的語言,莊重嚴肅,非正式的書信親切。寫給長輩表達思念的信用語要尊敬而親切,寫給朋友聯係感情的信則可隨性輕鬆,還可以帶些幽默調侃的語氣,寫給領導請求幫助或提供建議的信,則要簡潔大方。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給何種人寫信,書信的語言最好是樸實實在,放棄追求華麗詞藻,也不搞形象描寫,這樣才能給讀者一種親切親近之感。
二、看準對象,講究分寸。?語言交際總是雙向的,既有說或寫的一方,又有聽或讀的一方。因此,要從對象的年齡、職業、思想、性格等不同特點出發,說恰當的話,即所謂“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無論謙、敬、褒、貶,都應注意分寸,恰如其分。有個成語叫“過猶不及”,說過頭話或者不到位都會讓人感到不誠懇,不得體。寫信與演講時尤其是注意這點。
三、適合語境,準確措辭。比如提出建議的書信,在描述問題時,要客觀坦誠,下的判斷要特別講究分寸感,問題是“很大”“較大”還是“一些”,都要再三斟酌,力求準確反映實際情況。另一方麵,要考慮收信人的心理感受,語意要明確,語調卻要委婉。表達自己觀讀感受的讀(觀)後感,則更要全麵了解作品內容、背景且進行深入思考,切不可斷章取義,根據不完整的信息去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
四、適應場合,巧妙用語。??所謂“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指的是要適應不同的場合,說話用語巧妙自然。注意場合對於演講十分重要。一般說來,在悲痛的場合,應該嚴肅、莊重,不能盡說些無關痛癢的笑話;在歡樂的場合,應該輕鬆、愉快,不能盡嘮叨自己的苦惱、不滿,如此等等。
提分計囊NO.1
把握語體,靈活應用。語體,分為口頭語體和書麵語體兩大類。書麵語體又有幾種變體,如公文事務語體、文藝語體、科技語體和政論語體等。文言詞語典雅、簡潔、莊重,在比較鄭重的書麵語體和公文事務語體中經常使用;方言詞語、俚詞俗語等,簡明、通俗、易懂,在口頭語體或書麵語體的文藝語體中經常使用。有時候,為了特殊的表達需要,或為了取得特殊的表達效果,我們可以靈活動用一下。比如,文白夾雜的書信,語調顯得更加調皮詼諧,讀來讓人莞爾一笑。在日記或書信裏,用公文事務體臨時裝一下正經,又有別樣意味。
提分計囊NO.2
精選句式,恰當表意。判斷句表意明確,反問句情感強烈,選擇問委婉含蓄,連續問引人深思;排比句氣勢十足,對偶句結構嚴謹;長句表意完整、舒緩有致,短句短小精悍、生動活潑、節奏明快。應用文應根據表意的需要(如強調重點的不同,語意深淺的不同等)選擇恰當的句式。比如:演講中,短句交錯使用,使語氣有張有弛,語意有輕有重,富於表現力。讀(觀)後感在表達情感時,可用排比句增強氣勢。在書信中提出問題或批評建議時,可以連續發問,或者使用反問句式,有時情感更強烈,有時表意更委婉。
花漾美文
《童年》讀後感
得分亮點:有引有敘,聯係實際
童年,是大部分人都值得珍惜與回憶的一段短暫而又美好的時光,同樣,對於我來說,童年就是我寶貴的收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麼幸運地享受童年時光。高爾基就是一個例子,他的童年,真可謂“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童年應該是他人生中的一段悲慘遭遇,是一段深情的回憶!
讀完《童年》這本書,我的感觸頗深。小說講述的是在沙皇統治時期的一個可憐的孩子阿廖沙的故事。他很小就失去了父親,接著失去了母親,唯一的親人——外祖父也家道中落,待他非常刻薄。“每個人的心充斥著暴力,麻木不仁,他們放縱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窮困,病痛的折磨,那種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難熬過”,漫漫日月,憂傷是它的節日,火災是它的狂歡,在一無所有的麵孔上,傷痕也成了點綴——我想這就是對《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詮釋!盡管如此,阿廖沙仍抱著一顆求知的心繼續他的坎坷而悲慘的生活,實在讓人感動!而阿廖沙的經曆就是高爾基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當我告別童年、步入初中的大門時,回首在童年時期的快樂,難免有些留戀。其實我的身世也和高爾基差不多。我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六個月大的時候就被送到了外祖父家。感謝命運之神對我的眷顧!我的外祖父並不像書中那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我的外祖父母是一對慈祥的老人。從小,我就受到他們的百般嗬護,外祖父在生活中還不乏幽默,總愛開玩笑逗我和外祖母開心。可是,年幼無知的我卻還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常常會頂撞他們。當我讀完高爾基的《童年》後,我才發現我自己就是那個在蜜罐裏長大的蜜蜂,從小就不用對生活擔憂,長輩會給我“采蜜”,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這些自認為是已經厭倦了的長輩的嗬護。而高爾基呢?與我恰恰相反,他用自己的堅強與自信挺過了一個個難關。
有人說:“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社會人情的淡漠造就了他——造就了他那顆永不動搖,不被汙染的開闊、光明、博愛的心。我想,自信、堅強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在未來長滿荊棘的人生道路上,我將以高爾基作為自己的榜樣,自信堅強地跨越苦難與挫折。
花漾評點:這篇讀觀後感,引議聯結,層次十分清晰。作者以對童年的感悟引出本文的評論對象——高爾基的《童年》。先是簡述了童年主人公的故事,恰當引用原文,邊引邊述,邊述邊議,且由此聯想到高爾基的童年與自己的童年。作者將自己的童年與高爾基的童年(進行比較),找其異同,進行反思,結構自然流暢,情感質樸真實。
提分方案:文章若能更多聯係童年本身來談感受,中心會更突出。
《朝花夕拾》讀後感
北京黃少玲
得分亮點:邊引邊述,聯想豐富
“三味書屋後麵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提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的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哪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我的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老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敵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這一篇,想必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