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能夠作為財富保值增值工具備選項的一些人身險產品類型。當然,既然是保險產品,它們不可避免地涵蓋了風險保障功能,常見的有身故責任、重大疾病責任、生存金責任等。但是,總體而言,與它們具備的財富保值增值功能相比,這些風險保障的作用隻能占到很小的一部分比例。原因很簡單,保障的範圍越廣、額度越高、風險種類越多,意味著我們從腰包裏掏出的對價更多,這會讓以預期收益水平高低吸引客戶的投資型產品看起來收益沒那麼可觀,吸引力自然下降,所以精明的保險公司是不會這麼做的。所以,我經常跟旁邊的朋友聊,如果你以為買了投連險、萬能險或分紅險就能解決你的後顧之憂,那是絕對錯誤的妄想,這些產品所帶來的保障作用不是雪中送炭,頂多算是錦上添花。
真正能全麵解決我們對於人身風險的各種後顧之憂的是保障型保險。這也是監管部門長期以來在推動和引導保險公司進行業務結構轉型、回歸保險保障核心功能的一個重要原因。投保這些產品就跟我們日常消費一樣,我們付出的是錢,得到的是在小概率風險事故發生情況下的保險金賠付,以及保險公司提供的一些差異化的服務。如果事故不發生,我們掏出去的錢是不會返還回來的,因為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已經享受過了服務、享受到了安全保障。我們付出保費的一部分,會通過保險公司的運作,去到那些不幸發生了風險事故、需要幫助的人手中。
這個觀念,可能多數人會覺得不容易接受。我研究生期間的一個同學,自己也是學金融的,還曾經發表過銀行保險方麵的論文,有一次找我谘詢重大疾病保險,手裏拿著三四家公司的條款和費率表。我一看全都是主險是分紅險,附加險是重疾險。我當時就這麼給她解釋了一番我的建議,結果,她還是覺得不買分紅險不行,一年幾千塊的錢就這麼給保險公司了,心裏想想總覺得不爽。
保障型人身險的種類也有很多,需要我們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購買。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出門遠行之前會去網上給自己選購一款意外險,與幾年前大家去機場時被迫購買航空意外保險還老大不願意的情形相比,這樣的意願和積極性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意外險保障的是我們身體以外的因素造成的傷害。如果在旅行過程中摔了一跤,心髒病發作,導致某責任事故的發生,這種情況屬不屬於意外險的賠償範圍?這需要我們多掌握一些保險方麵的知識。這個問題的答案不重要。舉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保障型保險涉及更多保險方麵的專業知識,不是簡單的風險特征、預期收益水平幾個因素就能詮釋的。這個時候,有一個專業的、可信賴的投保通道就顯得格外重要,保險公司的品牌形象、運營能力和售後服務水平都是我們選擇產品的重要考慮因素。
健康險是另一類重要的保障型人身險產品,而且細分種類更多,除了我後悔沒給老劉投保的重大疾病保險以外,還有醫療險、長期護理保險、失能收入保險和其他類型的疾病險等。了解這類產品又需要比意外險更多的專業知識。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能聽說周圍有曾經的醫生、護士轉行幹保險銷售的一個原因所在,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懂。長期在保險公司做理賠營運的人以及有較長時間這類產品銷售經驗的人也能積累豐富的健康險知識。他們都是我們在選擇這類產品時值得多多谘詢的專業人士。
壽險相對簡單和容易理解。小沈陽的小品已經把我們要買壽險的原因普及得很清楚了。不管人最痛苦的是什麼,無論是人死了錢沒花,還是人活著錢沒了,都是可以通過保險來解決的。
保險在中國是一個相對新生的事物,或者說重生的時間不長。所以,我們對於保險的科學理解需要經曆一個過程,這是很正常的。看到周圍越來越多的同事和朋友們有了跟我一樣的消費理念,知道以前的同事和好友在努力創業第三方銷售平台來踐行我們共通的保險理念,聽說不少保險公司已經在主動地推動業務結構向長期保障型產品轉向……我相信,保險會越來越積極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和人生。
考慮到文章的篇幅,隻能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交流一點非常個人的感受和一些淺薄的理解。學識不精,有理解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最後想說的:生命隻有一次,健康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財富再多,也隻是數字後麵的“0”,健康才是前麵的“1”,“1”倒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在你為愛房還貸、給愛車保險、幫愛崽奔波的同時,別忘了給自己和你的愛人加一道保險的護航!
李芸
2014年6月15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