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背後各懷心事(2 / 2)

六床的媳婦是山東人,說話比較直接,她說:“其實她壓根兒就不想讓俺們這些人留下來。”

“誰?”四床家長問。

“北京唄,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隻是一句客套話。”六床媳婦毫不客氣地說,“哪兒的房價都可能降,北京大概不能,反而是越調控房價越高,越是等待,越是傻帽。我算看出來了,即使咱們買得起,也要把咱們轟到五六環以外去。作為皇城,她從來就不缺少皇城的‘陰明’,這裏絕不是普通百姓的天下,傻了吧唧……”

四床家長似乎立馬開竅了,轉頭對兒子說:“聽到了吧?六床媳婦是過來人,是有深刻體會和認識的。兒子啊,北京不屬於我們,回廈門吧。隻要你願意,我就是賣家底也給你買房、娶媳婦兒……”四床聽了,不言不語的,起身上廁所去了。

我不敢揣度四床想要繼續留在這座城市的心思,但回想他講述的早戀故事,我似乎從他的眼神裏看到了那個曾經含情脈脈的誘惑。大概這個能給他一生傳奇的諾言,叫他著了迷,讓他深深地愛上她,也愛上了這個有她的城市。兩情相悅的執著,正譜寫著動人的樂章,跟房價、堵車和霧霾,無關。

就在我們家長裏短聊這聊那的時候,雲子打來電話,說她開車子帶著兒子回家了,仔仔讚揚媽媽開車車比爸爸慢,仔仔還說回到家裏特別舒服。現在他們正在超市買菜,打算做點好吃的慰勞慰勞自己。當得知西紅柿漲價了,比雞蛋還貴的時候,我就琢磨著要不要把老房子賣了?因為眼下似乎總有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正在發生或者將要發生。

西紅柿價格瘋漲“柿不可擋”,我想,那是繼“蒜你狠”“薑你軍”之後,又成了菜攤上的奢侈品。老媽也說她去早市看到,賣相不錯的西紅柿賣到了五六元一斤,而雞蛋價格卻在四塊五左右。菜販子說西紅柿青黃不接的時候,都是從山東運來的,油價上漲,運輸成本增加了,價格自然就貴了。老媽說西紅柿比雞蛋都貴了,還不如回農村種西紅柿去。四床媽媽說,不光是蔬菜漲價了,幹貨也漲價了,紅棗、桂圓一斤都普遍上漲了三五塊。

這個城市的生活成本在一天天地增加,而身為一家之主的我卻又大病纏身,連工資收入都已無保障;這個城市已不再宜居,人們卻在不斷地往裏麵湧。有人說某個城市是否宜居,有一條“紅線”,即環境承載力。“人們活動強度越大,城市宜居性越高;但在人們活動強度超過城市環境承受力之後,人們活動強度越大,城市宜居性越低。”有人說,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因為人口過於密集,人們的活動強度超過了環境承載力,從而導致資源短缺、生態惡化等諸多“城市病”。這座城市離“宜居”自然就越來越遠了。

盡管如此,雲子還是讚同我賣掉燕郊的房子,置換到城裏買個小麵積房子的想法,因為隻有在北京有房子,才能把擁有的北京集體戶口落下來,然後才能把孩子的戶口落在自己名下。雲子說,房價飛漲,事不宜遲。等一年等於白幹數十年,再等一年等於白幹一輩子。我們可以什麼都不要,但孩子的未來不能不要。

病房裏的家屬們還在家長裏短地聊著,而我分明又想孩子了。雲子發來幾張帶孩子逛超市的照片,看著仔仔學會了拉著購物籃選購食品的情景,我心裏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