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未來不是夢(1 / 3)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我們教育的宗旨,在於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人才。具體到職業教育,其目的更加直觀明確:培養“四有”普通勞動者。

石家莊市的職業教育還很年輕,它真正做到與社會發展同步,與經濟騰飛相適應,有針對性地為本地四化建設培養人才,還是近幾年的事兒。但是,因為年輕才有朝氣。在它朝氣蓬勃的校園裏,已有成千上萬的學子,茁壯發育成材。如今,他們如蒲公英的種子,憑借改革開放的浩蕩東風,遍灑石家莊市的每一寸上地; 又靠著這方沃土的孕育滋養, 漸漸成為工農商貿第一線的中堅。

下麵,筆者從現有的職校畢業生中隨意取出幾例,正如在萬紫千紅之中擷摘幾朵花兒,完全本色地實錄於這裏,供廣大讀者諸君觀賞品評。

一 夢想成真

1992年5月4日。

北京。人民大會堂118廳。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建團70周年暨表彰大會在這裏召開。

焦彥霞,槁城市職教中心(原勞動技校林果專業86屆)畢業生,此時,站在受表彰的團員中間,心情激動地等待著那一曆史時刻的到來。

上午9時,大廳入口處響起雷鳴般掌聲。

焦彥霞順聲望去,隻見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誌和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向代表們走來。

江總書記走到焦彥霞身邊,向她親切地伸出了手。焦彥霞馬上握住總書記的手,一股幸福的暖流瞬間傳遍全身。總書記關切地詢問她,在家鄉幹什麼工作。焦彥霞回答:“我承包了150畝荒沙灘, 栽種果樹。”

總書記說:“好,不管幹什麼,都是為國家建設做貢獻。希望你要繼續努力!”

新華社記者搶拍了這個珍貴的曆史鏡頭。

這瞬間也是永恒。

一年之後,在共青團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焦彥霞再次受到江總書記接見。這次,握著總書記的手,她在心中發誓:一定要把荒沙灘治理得更好,報答領袖的關懷!

1986年秋。焦彥霞畢業回到家鄉——槁城市廉州鎮北街。夜晚,躺到床上,望著窗外逐月的雲朵,她心中波濤起伏。職業學校的分配原則是哪來哪去,對此,她毫無怨言。問題是回村以後幹什麼。做生意,她學的不是營銷,何況那還需要大量資金,自己上哪兒弄那些貸款?擺個服裝縫紉攤吧,又感覺小打小鬧沒什麼大出息。我在學校學的是林果專業,總要在林果上做一番事業,三年寒窗才算沒有白費啊!她驀然想起村邊擱荒的滹沱河舊道。那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荒沙灘。如果加以改造、開墾,栽種上鴨梨、蘋果,豈不是一項造福於民的大好事?!

她為自己這大膽的構想激動了。

大腦屏幕上已經閃現出稚嫩的樹苗,轉眼已是碩果累累。她摘下一顆鴨梨,咬一口,真甜呐!

“我這不是做夢吧?!”她不相信地問著自己。

這是夢想。但不是夢。時年17歲的農村姑娘愣是要將這“夢想”變成現實。

第二天,焦彥霞與村委會簽定了承包合同:期限18年;麵積150畝;一切費用由承包者負擔。當然,一切收入也歸承包者所有。

拿到蓋了公章按了鮮紅指印的合同,焦彥霞仍站在荒灘上沒有離開。她望著起伏綿延的黃沙土丘,對著東方那輪紅 日,在心中發出了誓言:我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在這裏創造出人間奇跡!

冬天,是一些農民的休閑時光。他們吃飽了沒事就揣著大棉襖站在北牆根下曬太陽,或者聚在一起搓麻將。人們看著焦彥霞帶著父母、哥哥、姐姐扛著鐵鍁斧鋸向荒沙灘“進軍”、、自然而然地扮起了智叟的角色。風言風語紛紛飛出來,刹那間就變成了“刀槍劍戟”:

“姑娘,省著力氣回家準備嫁妝去吧!”

“荒沙灘能結出鴨梨。雞毛都要飛上天去了!”

“有那錢。還不如打了水漂哩!”

焦彥霞無心也無暇和“智叟”們打嘴仗。但是,她還是被逼出一句話:“你們等著礁吧,到時候,我請你們來吃鴨梨!”

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寒風凜冽。鎬頭下去,金星四迸,虎口震得滴血。焦彥霞帶領一家人每天“挖山”!

她胸中有團火,烈火可以驅趕嚴寒融化冰雪;她心中有個夢,“夢想”能夠鼓舞鬥誌,增添力量。火在燃燒,夢在召喚,青春在閃爍著奇異而瑰麗的光彩。焦彥霞差不多都要感謝這千年荒灘了——這裏。為她提供了用武之地。

次年,她籌措到2萬元,購來樹苗。在開墾出來的土地上,挖坑、植樹、澆水,將“夢想”之根深深紮進希望的泥本。共計栽樹苗9000株。

繼爾,打井,架線……

樹空間,播種上小麥,栽上花生、紅薯……

“雞毛眼看要飛起來了”,智叟們此時路過果園,全都知趣地保持沉默。當然,肯定有人後悔,有人羨慕。這就是部分農民的思維模式。焦彥霞無心研究怎樣“改革”這種“模式”,她有比這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做:

她在忙著搞梨樹嫁接,為小麥澆水,為改良土壤而施肥……

1988年夏,她迎來了第一個收獲季節。

她彎著腰和家人一起在梨樹間收割小麥,似乎又想到了一年多以前那個秋夜的抉擇。若非當初,何來今日?想到那時的忐忑,她自嘲地笑了。是啊,弄潮兒在下海前總要有一點緊張的。一旦到了中流擊水,才會體味到無盡的愜意。才會知曉:哦,原來不過如此!

人生,也不過如此。

初戰告捷的焦彥霞沒有淺嚐輒止,她又在構思下一步“夢想”:花生秧、紅薯秧、梨樹葉都是豬的好飼料,要建個養殖場;豬糞圈肥用來上地,又可進一步改良土壤結構;改良過的土壤又可為那些果樹、農作物的生長提供更加良好的條件——生產方麵的良性循環已經初步形成;還要購置拖拉機、噴藥機等農機具,提高勞動效率;附近果農購買藥品要往城裏跑,可以建一個藥品代銷站,既滿足自己,又提供給果農;人手不夠,就招工,社會上有的是富餘勞力……

焦彥霞直起腰來,望著身後結結實實的麥個子,再看一眼隨風搖曳的果枝,一個熱浪翻上心頭:這就是“夢想”,這就是現實!由是,她得出一個“焦氏定理”:

“夢想”+實幹+科學技術=現實。

是年,焦彥霞樹下收入逾萬元。

貧瘠的土地開始捧出豐碩的果實,回報它的主人。同時,使“焦氏定理”得到了初步印證。焦彥霞乘勢而上,加大投入,再次將新的“夢想”變成現實。

春天,在勤勞人的忙碌中姍姍來臨。

焦彥霞終於贏來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良辰美景”“站在河堤,放眼北望,一簇一簇雪白的梨花,隨著和煦的春風輕輕飄拂,彌漫著醉人的清香。似乎在向著年輕的女主人微笑,在吟唱那個屬於她的“定理”。

是年中秋, 焦彥霞親手摘下第一顆千年荒灘結出的鴨梨。她捧在掌中,久久舍不得吃。她將那些“智叟”們請到果園,請他們親口嚐一嚐“愚公”的果實。

也許,羞恥之心人皆有之吧,那些“智叟” 皆以手掩麵而去,哪裏還有心思品嚐“仙果”呢!

焦彥霞的成功,改變了她那一帶人的傳統觀念:農人們紛紛把中考落弟的孩子送到槁城職教中心。焦彥霞的成功,向世人證明:職業教育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截止1995年,在這片荒沙灘中,焦彥霞總體投人已逾20萬元。這20萬元,除去當初籌借的2萬元,其餘全是她勞動所得。也就是說,她用十年青春為代價,將150畝沙灘改造建設成一座美麗如畫的現代化果園。

毫無疑問,夢想已成現實。

然而,在創業實踐中,我們年輕的女主人公還是深深感到:知識太少了。事業要發展,知識必須充實提高。事實已經證明:勞動者的“含金量”越高,收獲的果實也就越大。1996年初, 焦彥霞將繼續求學深造的願望通過槁城市職教中心彙報到石家莊市教委。時年26歲的姑娘又在構思新的“夢想”。

其時,她麵臨多種選擇, 可以說又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她可以結婚,去做享清福的貴夫人,她有足夠資本;她可以繼續經營她的果園,一年幾萬元的穩實進項,可是令人眼饞的;她似乎還可以憑籍“全國農村青年科技星火帶頭人標兵”、“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的“桂冠”,到什麼機關去坐一把交椅,從此過上一杯茶水一張報紙的逍遙生活……

但是,焦彥霞就是焦彥霞。

她選擇的是也許最清苦最遙遠最艱難的道路。

然而,英雄無悔!

就在此書即將殺青的時候,我們獲悉,焦彥霞已經再一次夢想成真:她已被破格錄取為某農業專科學校的學生!

為此,我們感到欣慰!

這裏,還想報告一個不幸的消息: 1996年夏季那場洪水,將焦彥霞含辛茹苦曆時11年墾建出來的豐產果園毀於一旦。

二 瀟灑走一回

石家莊市第一職業中專學校的公共禮儀專業、時裝設計和加工、時裝模特表演在全省乃至全國的職教行業小有名氣,在全市、全省、全國組織的服裝技能比賽及時裝模特比賽中,該校選手連戰連捷,碩果累累……

1993年,該校選手在市、省和國家組織的“青工奧林 匹克服裝技能大賽”中,榮獲石市第一名,河北省第三名, 全國優秀獎。同年10月,在第四屆吳橋國際雜技節閉幕式 大型表演中,該校時裝模特小姐應邀參加了閉幕式表演,並 為雜技節服務,得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導演和演員們 的讚譽。該校64名學生組成的臉譜行進表演獲得最佳表演 獎。1994年4月,該校禮儀隊為“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開一幕式”做引導服務,同樣受到大家好評。6月,該校時裝表演模特隊應邀參加中央電視台“12演播室”的演播、其倩影靚姿給廣大電視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該校采訪中,校長王鳳銀女士幾次三番推諉關於她個人的宣傳。總是那句話:你就寫我們的教師、 學生就行了。她指著大型畫報上該校時裝表演小姐的照片說:這就是我們的模特學生!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時裝表演是一個精湛的藝術門類,而觀看時裝表演則成為當前社會上一種時髦的娛樂活動。尤其男士,一聽說時裝表演莫不喜形於色。該校將時裝表演作為一種宣傳和公關手段,不能不使人由衷地敬服決策者的英明和遠見卓識。學生在表演的同時,既宣傳了學校,又宣傳了學校服裝。可謂一石雙鳥,事半功倍。

聽罷介紹,看完照片,我們的“胃口”也被吊了起來。渴望一睹為快的心情被睿智的王校長看透了。她歉然一笑,告訴我們。時裝表演隊正在外地為一個大型會議服務,並說有機會一定請我們“光臨指導”。

機會終於降臨。

由張魁虎等編劇的六集電視連續劇《梨鄉情話》, 於1996年8月在晉州市開拍。 戲中有三場時裝表演重場戲。製片部門連續跑了幾家模特隊均感難以盡如人意。執導本片著名導演趙煥章先生深深為此事焦慮。 這時,張魁虎馬上想到了石市第一職專模特隊,立即向趙導建議。

“質量怎麼樣?”趙導眉毛一挑。

“沒問題!”張想起了王校長的自信和照片。衝趙導拍了胸脯。

於是,張魁虎和服裝設計立刻飛奔石市。

兩人找到王校長,說明來意。

王校長毫不猶豫,立刻表態:“可以。借人,借服裝,全部無償!”略一沉吟,又補充說,“隻是,不要占用學生上課時間。”

兩人喜上眉梢,別看小小一支模特隊,若論報酬,足令在資金上捉襟見肘的製片部門“尷尬”一陣子的。王校長可謂一諾千金。

兩個隨即隨負責時裝表演的唐老師來到該校時裝陳列室, 頓時感覺眼前一亮:偌大一間大廳裏,牆壁上、壁櫥裏,箱子中全部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時裝。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看著琳琅滿目的時裝,張又想起校門口懸掛的“河北省示範性職業技術學校”的金字牌匾。心中再次掂量著王校長那句“隻寫學生、老師就行了”的份量。感覺王校長確實具有過人之智。

唐老師指著時裝,如數家珍般做起介紹:

“這套是我們學生設計的。名叫高原風情。”

“啊?你們的學生還能自己設計?”服裝小姐驚詫地問。

唐老師頷首一笑:“豈止設計呀。裁剪、縫紉、熨燙、定型全部是學生!說罷,又拿起一套短裙,“這套叫做雛鳳展翅,還有這套異域風光,這套……”

唐老師一一就服裝特色,適合職業等等給我們做著詳盡解說,服裝設計邊聽邊忙著往提包裏裝“戰利品”。

唐老師又帶兩人來到形體房,即練功房。剛一進門,就聽到周圍響起熱烈的掌聲。接著,又聽模特們齊聲說道,“歡迎光臨指導!”然後,又是掌聲。

“真是訓練有素,名不虛傳啊!”張對著唐老師嘖嘖稱讚。

唐老師說:“同學們,把我們的訓練程序走一遍。”

音樂響起。好像是《春江花月夜》。

模特們正值豆寇年華, 身高1.80米左右, 身著練功服,足蹬高跟鞋,很快排成隊形,隨著音樂款款而行……

“怎麼樣?”張問服裝設計。

“當然可以。不過還要導演通過呀!”

返回劇組,兩人把情況對製片人、導演講了一遍,將帶回的服裝展示出來。當晚,導演和主要演職員又觀看了學校時裝模特表演的錄相帶。

趙導眨巴著眼睛,說:“可以的,不過嘛,我們的劇本最好讓老師看看,她了解了劇情,也可幫我們設計一下表演程序。”

9月14日。唐老師帶一模特學生來到劇組住地晉州賓館。安排好食宿,立即擺上錄音機,在走廊中“訓練”起演員來。

劇中女2號宋麗萍的扮演者舒馨小姐多才多藝,能歌善舞,但對時裝表演畢竟外行。於是,她跟在學生後麵,亦步亦趨。學生怎麼走,她就得怎麼學。轉身、扭臂、回眸、造型,一招一式,全是功夫,絲毫不敢造次。

唐老師在旁邊放著音樂,具體指點:要挺胸、抬頭,身子不要晃,手臂擺動不要幅度太大,屁股扭得要自然……這特殊的學習場麵,頗有點部隊上單兵教練的味道哩!

夜深了。張魁虎輕輕敲開唐老師的門。隻見台燈下唐老師手捧劇本正在認真閱讀,一邊作著記錄。走近一看,原來她是在邊看邊設計表演程序和怎樣擺台呢。

唐老師已經入戲了。

前兩場時裝表演的戲在老師和學生們的鼎力相助下順利過關。9月14日晚,拍攝最為關鍵也是全劇高潮場次:中馬合資隆華公司時裝展示會。正值假期,模特們全部按日程編排了活動內容:有的要闔家團聚,有的要外出旅遊,有的要走親會友。一聽說拍攝,模特們全都毫無怨言,齊刷刷地趕到麵包車上,欣然前往再次助拍。

表演舞台已經布置好。緋紅色幕布懸掛著展示會會標。頭頂上彩旗飄舞,霓虹燈閃爍著迷人的光彩,絳紅色地毯一直延伸到會場中央。兩旁和前台坐滿了黑壓壓的被請來做群眾演員的觀眾。這場麵,這陣勢,要沒有真工夫,不嚇暈才去才怪哩!

模特隊(除兩名演員外,其餘14人全部由學生扮演)早已換好表演服,屏息靜氣在幕後等待著。

此時無聲勝有聲,她們仿佛想起了在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理論知識,想起練功房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刻苦情形,想起了在中央電視台12演播室的表演,想起了臨出發王校長的殷切囑咐……也許,她們什麼都沒有想,隻是想著表演必勝。

攝像、燈光、照明、道具各部門業已就緒。

晚八時, 執行導演一聲令下:5、4、3、2、1——開拍!

音樂響起。

觀眾席上鴉雀無聲。

四位時裝模特小姐,身著中式旗袍,楊柳拂風一般緩緩擺動腰肢、輕移蓮步,自幕側款款而出。走至前台,轉身,亮相,個個風姿綽約;回眸睇視,脈脈含情,搔首弄姿,人人天姿國色。那身段,那台步,那神韻,那風采使觀眾讚歎不絕,響起陣陣雷鳴般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