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了?鹹豐怔了一會兒,望著王韜不解地問道:“王卿,什麼大事。這幾年大清發展得還算可以,現在會有什麼大事出現?”
他心中很害怕,不知道這個時候大清會有什麼事發生。他最擔心的就是聽到西藏與新疆出什麼差子。由於急於趕上世界強國的步伐,這些年來,鹹豐一直都將治國的重心放在發展上,很少去主動幹涉這兩個地方。在他看來,這兩個地方隻要不做出什麼大的動靜,他便能拖上一時是一時。
經過幾年的為官,王韜已經從那個年少輕狂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沉穩的人。幾年的大清總理大臣之職,讓王韜顯得老了一些,甚至他的頭發都開始出現些許的白發了。麵對鹹豐的疑問,王韜輕輕抹了一把額上的汗珠,喘息了一會兒,才緩緩地回道:“皇上,微臣該死。前不久,蘇州與上海等地都出現了小範圍的工人罷工,百姓聚從抗議的事情。微臣覺得這隻是小事情,便未向皇上稟報,可是.可是.”
他想著剛剛發生的事情,覺得實在太過令人難以置信了。大清這十幾年來,國力一直蒸蒸日上,百姓一直安居樂業,對朝廷都是感恩戴德。可是剛剛卻發生了一件令他感到危機的事情——北京街頭也出現了罷工抗議的人群了。與蘇州與上海一樣,數千工人學生舉著巨幅的旗幟橫幅,高喊著各種抗議的口號,湧向北京九門治安局。
王韜頓了一下,緩緩地接道:“皇上,今天一大早北京街上也現了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九門治安衙門都被堵了半天。微臣好不容易出麵將事情調停了,才勸開了遊行的百姓。皇上,我們這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各項改革,卻忽略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啊!”
“怎麼會這樣?”鹹豐木然地坐下,低頭沉思起來。
示威?罷工?這些後世裏十九世紀初期,廣大倍受壓迫的中國百姓,用以表達心中憤慨的字眼,這個時候卻出現在鹹豐的麵前。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這些百姓人憤慨他,會憤慨大清的新政!
鹹豐茫然地望著王韜道:“王卿,具體是什麼原因,你馬上派人去查。上海、蘇州都要去查。這件事情,事關重大,弄不好,我們十幾年的努力都要變成白費了。朕怕自己很難再有第二個十幾年了。”
“不用再查了,皇上。”王韜聽了鹹豐的最後一句話,心猛然跳了一下,但是隨即他便被眼前的危機分開了心神,他躬身向鹹豐道,“蘇州與上海兩地發生的大罷工,跟北京的大罷如出一轍。據蘇州市長與上海市長發來的電報稱。現在各地都普遍存一個巨大的問題。皇上,大清的國力是在飛速發展,可是大清的百姓卻開始出現大量的失業人群。物價飛速下滑,卻怎麼也沒有人買得起。股市開年以來,接連下滑,幾度躍停板了。怪劇幾度發生,無數絕望的投資者輕生跳樓。”
經濟危機!鹹豐快速地從王韜的話中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答案。是了,大清十幾年來全力發展工商業。說的好了,是富國強民。但是商業就是資本的累積過程,無論用什麼國策,當資本累積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經濟危機便變成了他必定的產物。
鹹豐在大殿裏長長地出了口氣,原因找到了,事情就好辦多了。對付經濟危機,雖鹹豐沒有經驗,但是根據後世的那場橫掃全世界的經濟危機來看,現在大清的經濟危機也不是不可避免的。想要徹底解決市場的蕭條,必須提高民生經濟,轉移國民的注意力。
經濟危機並不是少見的,世界一路發展過來,自1825年英國開始出現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產過剩危機以來,隔一段時間便會出現一次或大或小的經濟危機。進入20世紀,在1900年危機之後,又發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
應對經濟危機的辦法,各國都采用了自己的方法來使自己的國家盡快走出危機。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時所發生的經濟危機來看,德國人則采用了最直接的方法——戰爭。以戰爭來轉移國民的注意力,同時以戰爭的掠奪來彌補因為經濟危機而給國家帶來的損失。但是事實證明,戰爭並不是最終解決經濟危機的最好辦法。
1929年,美國爆發了極其嚴重的長達4年的經濟危機,為擺脫危機,剛剛上任的羅斯福總統采取了廣泛的有力措施,曆史上稱為“羅斯福新政”(thenewdeal)。在羅斯福的微觀調控之下,美國的蕭條經濟終於得以複蘇。
鹹豐不能選擇德國的戰爭手段,但也不能接受美國人那種有效律卻極度緩慢的市場經濟調控。因為他沒有時間,身體的虛弱,令他越來越感到自己的時日不多了。他不能等,也不想等。無論如何他要在世界大戰之後,才能放心將大清交到下一個帝王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