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水暫時穩定住的消息剛剛傳回北京城,鹹豐便下令招集所有的內閣大臣在太和殿進行朝會。他這個大清國的皇帝,已經很久沒有招集大臣開朝會了。自從開始實行新的改革政策之後,鹹豐便把所有的政務都幾乎一手交給了王韜去處理。除了用來保證皇權的絕對統治力而保留的軍事統製權之外,鹹豐便隻在手中緊緊握著大清大臣們從無人知道的天機處了。
關於懲治河不力的朝內朝外的貪汙問題,鹹豐早已經找到王韜談過了。三天之後,也就是肅順傳回消息的當天下午,鹹豐便下令招集群臣議事了。王韜懷著有些坎坷的心情率領著一班內閣大臣,以及督察院的議員等官員走上了巍峨的太和殿。
這個時候,鹹豐還沒有到來,群臣們根本不知道皇上突然招集大臣們議會是為了什麼,於是整個太殿裏,群臣都在談論著皇上招集大臣議事的真正目的。隻有王韜一人,心神不屬地站在大殿的中央,默默沉思著。
“王大人,可知道皇上招集群臣到底為了何事?您一向受皇上信任,可否暫時透露些?“過去了半個小時,鹹豐依舊還沒有到來,這時一位督察議員,走到王韜身邊問道。
王韜從沉思中回過神來,望一眼詢問他的官員,淡笑一下道:“此事,皇上並未向韜提起過,我也不知道皇上到底了什麼招集大家議事的。“
那名官員“哦“了一聲,見王韜似有隱瞞,知道無法從他這裏得到什麼消息,隻得回過身去,再尋其他同僚猜測去了。
鹹豐這次要下狠手整治大清朝貪汙武弊案。王韜從鹹豐那裏聽到的消息非常令人振驚,他不得不為鹹豐此次所做出的行動感到擔憂。誰都知道大清吏腐敗已久,若非鹹豐力挽狂瀾於將倒,大清遲早要被一群朝臣蛀蟲,蛀得社稷崩潰。可是對於鹹豐想利用鐵血手段來清除貪汙舞弊,王韜覺得僅能治標,而無法治本。可是他卻一時無法想到切實可行的辦法,可以根治大清朝的腐敗吏治。
貪汙!說白了就是人性貪欲的現實體現。華夏從夏到清,如一朝哪一代沒有出現過貪汙官員。從前,那些書生們一個個不惜十年寒窗苦讀八股、賢文,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一朝中榜,從此走上仕途。然而這其中又有多少人真的是想當官為民作主的?大部分也隻不過是奔著“升官發財“的美夢而去的。
大殿內一片喧嘩,除了王韜之外,都在猜測多日不招集大臣議事的鹹豐皇帝此次到底為何事?此時,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時辰了。大殿外突然傳來了長呼之聲,鹹豐皇帝終於到來了。大臣們趕忙安靜了下來,接班站好,各自列隊,靜靜侍立著,等待鹹豐的到來。
“皇上架到--!“一聲宏的長呼在殿門外響起。
接著,鹹豐便帶著圖先,快步地走進了太和殿。今日,他難得地穿上了許久都不曾穿過的龍袍,一臉嚴肅地從群臣中間走過。
“臣等參見皇上!“鹹豐剛剛在龍椅上坐下,群臣便發出了山呼般的聲音。
“大家都坐下吧!“鹹豐麵無表情地道,衝著群臣旁的坐位指了指。這是在改革之時,鹹豐所做一項改革之一。太和殿上設著坐椅長桌,專為朝臣定製。規格效仿後世的各國內閣機構一樣。成半圓形擺放。朝廷有重大朝會,群臣便在此商議處理。
群臣們謝了恩,紛紛在各自坐位上坐下來。此時鹹豐便衝王韜一點頭道:“此次朕招集各位大臣朝會,是為近日黃河水災之故。朝廷連年來,拔銀不下億兩白銀,用於治理黃河水道,為何還會出現如此重大的決口事件?王愛卿跟各位大臣們說說吧?“
“是。“王韜走出坐位,起身躬身道,“皇上,各位大人。我大清以來,黃河水患不絕。當今聖上仁慈。每年都拔銀一千餘萬兩銀子用於黃河治理。其重點便是如今決口處的蘭考地區。此次黃河決口,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洪水過於洶湧,乃百年之難遇。而更重要的原因卻在於,河防工程偷工減料,至始堤防鬆動不穩所致。“
他剛說完這些,大殿裏便再次響了群臣談論之聲。王韜在那裏略微等了一下,便出言阻止群臣再談論,出言接道:“據查實,朝廷每年從國庫所拔銀兩,一百萬兩銀子從北京出去,到了蘭考之後,僅餘下了十萬兩銀子不到。各地方官府層層克扣,如撈魚之網一般,一層一層往下撈。此事,實在是令人氣憤。如今黃河大水,已奪去大清數十萬百姓的生命。這數十萬枉死的大清百姓,便這群大清的蛀蟲,一手造成的。這些人簡直罪惡滔天,十惡不赦!“
王韜越說越氣怒,到了最後,他竟跳腳大罵起來。他越想越氣,一千餘萬兩銀子的治河工程款,到了地方,居然隻能餘下一百萬兩銀子。試問這河如何治?數十萬百姓的生命就這樣被無情的洪水吞噬。這是自鹹豐改革以來最大的敗筆。無怪乎,鹹豐會為了些事,在禦書房內大發雷霆,揚言要將這群貪汙官吏,淩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