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與大清的戰事,英法其實早就知道了。當清軍向俄軍發動進攻的時候,英法兩國第二波和談代表已經快要到達馬六甲海峽了。為了等到俄國與大清打出個結果來,英法兩國政府立馬通知了代表團先停留在新加坡,坐觀俄清兩國的大戰。
對於大清對英法俄三國提出的和談條件,英法兩國政府與沙皇政府是一樣的看法,根本無法接受。更準確的說,三國政府是對大清提出的條件,感到氣憤無比。但是迫於國內的局勢,與越來越渴望自己的家人回家的無數人民的遊行示威,兩國政府不得不向大清低頭。
這兩國的政局不比沙皇俄國。沙皇在俄國擁有著絕對的權威,這與德國與大清的皇權至上的製治有些相似。英國的君主立憲製度,決定了英國政府在很多的時候都必須做出與人民的意願相符的行動。不然政府官員必將被民間的在野黨與反對黨推翻下台。
而法國雖然被拿破侖三世恢複了帝治,但是拿破侖三世的複辟,根本還沒有得到國內的認可,皇位還不恐固。在法國戰敗的時候,如果皇室再不拿出平息政策,國內的反對之聲將會再一次將拿破侖家族推向黑暗的深淵。
因此上,英法兩國戰敗之後,便不再想著向大清進行報複了。至少在眼下的環境裏,英法兩國是絕不敢再向大清報複的。但是英法兩國不報複,卻不代表兩國不會趁著清俄兩國的戰爭,撿些小便宜。
在英法兩國看來,俄國人與自己雖然同時敗給了大清,但是畢竟俄國是個龐大而強大的歐洲國家,大家能一次打敗三國,損失必定不小,這個時候,俄清兩國再開戰端,以俄軍二十萬對大清的十五萬大軍,勝敗怎麼也不是一時一半會能看出來的。
這個時候,如果俄國人突然又贏了大清,那麼對英法兩國來說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令政府頭疼的和談條件,馬上就可以拋棄掉,不但可是不用賠償大清賠款,還可是趁著大清敗給俄國的時候,聯合俄國人給大清國雪上加點霜,撈點好處。
不過要讓英法在俄國敗退不已的時候幫助俄國對付大清,那絕對是不可能的。英法兩國在東方已經沒有多少的實力跟大清這個東方巨國抗衡了。一旦這次俄國人又戰敗了,豈不是連累得英法同樣要向大清再次低頭。大清攜兩次大戰勝利的餘威,試問接下來的和談兩國還怎麼跟大清講價還價?
可是英法又不能讓俄國敗得太慘了,俄國不管跟英國等國在歐洲有多少交集與衝突,但畢竟是一家人。哪果讓大清將俄國打得抬不起頭來,歐洲原本就很緊張的局勢,馬上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原本好不容易維持下來的平衡局麵,馬上就會被俄國的慘敗而打破。歐洲因此就會大****,為了彼此之間的利益,歐洲多國大戰將不可避免。
於是當普提雅婷帶著沙皇的求援信到達英法與法國的時候,兩國政府立馬答應,無論如何都會站在俄國人一邊。可是當普提雅婷提出當俄國無法抵抗大清的進攻的時候,讓兩國出兵幹涉的時候,兩國政府就開始跟普提雅婷扯皮條了。那意思就是要兵沒有,讓兩國站出來,喊幾句口號那是沒問題的。反正不礙什麼事,也不會耗掉兩國我多少財力嘛。這樣還可以提高兩國在歐洲的地位,讓其他與英法兩國有著親密關係的各國看到,英法還是很強大的,在世界上還是很有份量的。
鹹豐九年五月,俄國遠東軍團覆滅亡消息由俄國傳到了歐洲。各國振驚,沙皇被這一消息差點嚇暈過去。他一麵督促馳援遠東軍的俄軍司令伊德漫諾夫斯基迅速駐紮到葉爾博加瓊阻擊清軍的進攻,一麵加緊向英法兩國求救。
到這個時候,沙後也不了許多了,將西線的五十多萬大軍抽調了三十萬開赴西伯利阻擋清軍。巴爾幹島的利益再怎麼誘人,也比不上整個俄國重要。而且這個時候,英法兩國也終於開始向大清施加壓力。與此同時,英法兩國開始向歐各國發出通令,公開支持俄國政府,並承諾在俄國抽調西線兵力之後,英法兩國不會向俄國做出什麼進範舉動。
這大的安了沙皇的心。隻是令他失望的是英法兩國仍然不願意借兵給俄國,除了在國際上向大清政府發出了幾條帶有威協性的通告之外,英法兩國便是極力督促沙皇盡快主動向大清求和。戰爭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俄國就真的要被打爛了。英法還需要俄國來從背後牽製漸漸強大起來的德呢。
鹹豐九年六月初,英法兩國政府同時向大清政府發出通告,希望清俄兩國政府本著克製的原則,盡快坐下來,商談兩國之間的衝突,歐洲不願意看到因為兩國的戰爭,百損害到歐洲各的利益。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大清再向俄國縱深推進的話,英法就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而考慮聯合俄國共同出兵大清。
英法這一舉動,大大令德國人感到不滿。當俄國一敗再敗的消息傳到歐洲的時候,威廉一世大帝幾乎都快樂瘋了。他心裏痛快啊,俄國人一再不將德國看在眼裏,屢次讓德國在歐洲沒有麵子。這次被自己的好夥伴大清打得找不著北了,連整個西伯利亞那片巨大的土地都快丟了。威廉一世大帝開心得每天在皇宮裏舉行宴會,慶祝好夥伴大清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