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四國和談13(2 / 3)

至此,大清最危難的時刻終於過去。因此次和談引起一些小小的問題也順利解決。德國公使馬克夫在談簽定之後的第二便趕往了北京,他需要從鹹豐的口中知道,自此之後,德國在大清的地位是否因為大清向萬國開放通商口岸而受到影響。而在鹹豐做出正麵答複,並安慰表示,大清永遠不會與德國人成為故人之後,他才略略寬了一下心情。

隨即,馬克夫向國內發電,將在四國和談期間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一一向國內詳細彙報了一次。同時他提議德國國會加大對大清的外貿關係,以及各項合作領域的交流,以此來穩固德國在大清所占有的地位,保證其不受到英法等西主各國的到來的影響。

和談之中,感覺最冤枉的其實還不是馬克夫,而是美國公使衛廉。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俄國人居然會因此無法承受向大賠付的巨額賠款,而將美國即到嘴的阿拉斯加,轉而賣給了大清。而令他更加沒有想到的是,在價錢增漲了一倍的時候,大清政府居然同意了俄國人的條件。以一千五百萬兩銀子的價錢,從俄國人手裏買走了巨大的阿拉斯加。

雖然衛廉因此曾向王韜提出過召會,並委婉的提示,希望大清政府不要答應俄國人的要求。但是都被王韜裝嚨作啞的混答過去了。無奈之下,衛廉隻得認倒黴。本來還希望借著中美國兩國的友好,向俄國施回壓力,迫使俄國人將價錢壓得更低的,沒想到到頭來去為別人作了嫁衣裳。

偏偏美國政府與俄國人的交易,之前一直都還隻是口頭上的協定,並沒有任何法律效應。而且阿拉斯加也是俄國人自願賣給大清的,清國人其間並沒有任何的威脅,或者是提示。而俄國人在麵對巨額的戰爭賠款,以及國內經濟不景色的壓力之下,將阿拉斯加以高於美國一倍的價錢賣給大清,作為抵償,更是無可厚非的。

衛廉與美國政府兩方都不能怪,隻得怪自己貪心不足,沒有先下手為強。就這樣,四國和談,就在這樣仿若柔腸百結的喧鬧之中結束了。王韜等人圓滿完成了任務,各自回到自己的崗位上不提。

鹹豐知道這一次四國和談會議,其實也隻是初次草草決議的,於真正的和約簽定並沒有多大的價值。但是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有了這次和約的備忘錄,相信各國也大概知道了大清對於對待外族威脅的態度了。將來的第二次和談,相信雙方都不再會需那麼手段,而是可以直奔主題相討出一個另雙方都滿意的結果來。

鹹豐八年六月,大清終於迎來十幾年以來,真正的平穩安定的時期。國內各項工作都開始步上正軌。政治與軍事改革都基本可以告一段落了。而新興的工商必革也在興起,大清僅這半年的賦稅收入便上漲了百分之五十。

有了前人的榜樣,各種各樣的工商業都開始在大清萌芽生長。民間工商人士在看到了先進的科技所帶來的豐厚利潤的帶動之下,再也不像之前一樣,猶豫不定了,而是不斷從西方引起各種更加先進的技術,以增加其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而本土傳統的手工業產品,也在向著先進化,科學化,機械化的道路邁進。

由於大清一直在鼓勵工商,大肆降低進出口貨物的稅賦,促使本土的傳統產業,以及新興的工商業品產能夠在外來工業產品的衝擊之保持稱步發殿。自鹹豐五年開始,大清的外貿交易額便開始有增無減的增加。這大刺激了國內工商業的興起,成為新中國強大起來的良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