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從蘇州僧格林沁發來的戰報,鹹豐嘴角不經意地扯動了一下。他心中肯定了那天在長江之上看到的幾艘大的英國商船之中裝載的便是這次天軍作為天軍作戰主力的洋槍隊所裝備的新式洋槍以及大炮彈藥。這是意料之中,英國人不趁機擾亂中國的戰爭態勢才是不正常的。對於現在的英國人來說,中國越亂越好,越亂對於英法兩國才更有利。
不過英國人這次下了這麼大的血本也著實讓鹹豐汗顏了一把。三萬條新式後裝單發步槍,上百門155mm加榴炮。看樣子洪秀全也沒少下血本吧。想著大筆的銀子流入英國人的口袋,鹹豐恨不得想罵人,恨不得吃了洪秀全的骨頭。
鹹豐的桌上擺著兩份奏折,另一份是由兩廣總督葉銘琛發來的。在鹹豐動身回天津的同天,英法兩國終於向廣州政府下達了開戰文書。英法兩國經過的一年了準備,終於從安南以及英占印度抽調了五千餘聯軍,以及大小戰艦二十餘艦,這是繼克裏米亞戰爭開戰之後,英法兩國能調動的最大限度的軍事力量用於對中國作戰了。
葉銘琛接天兩國文書之後,根本不以為然,認為這是英法兩國的再次恐嚇自己而已。但是也不敢怠慢,連忙上書鹹豐,稱洋夷東來,必為眼饞大清銀錢土地,根不會發動戰爭。然而,葉總督大人不以為然,並不代表廣東的其他政府官員不怕洋人,實際上,這些人在英法發來文書的第二天便齊齊收拾家夥細軟,走得一幹二淨。留下了葉銘琛這位光杆司令。
葉銘琛也不怕,當即請來了一名算命先生,請他算算看是不是英法真的要向大清動武。那名算命先生哪裏會知道洋人會不會開戰啊,本來就打算卷鋪蓋卷跑路的,沒想到零時被總督大人抓了壯丁,讓他算洋人開戰與否。心刀如焚的算命先生,撿盡好話,一再表示洋人不過想嚇嚇總督大人,好從大清撈點好處。
葉銘琛大喜,賞了那算命先生一大錠銀子之後,更加有峙無恐起來。當鹹豐回到天津的時候,英法兩國聯軍艦隊便逼近了廣州虎門一帶,並派出代表舉著白旗向廣州政府的葉總督發出通碟,要求廣州在二十四小時內獻城投降。而我們的總督大人卻隻看到了那麵白旗,以為是洋人怕了,更加不理會洋人的什麼狗屁通碟了。
次日,英法聯軍艦隊向我駐守虎門炮台的清軍將士開炮。炮台守軍拚死反抗,打死打傷聯軍五百餘人,大小炮艇十艘。由於炮台守門臨陣脫逃,炮台守軍得不到援助,彈盡糧絕之下,炮台守軍全軍陣亡。
葉銘琛終於從知道這是不什麼狗屁的恐嚇,而是真正的戰爭了。震驚的葉總督連忙派來向英法兩軍求和,但是遭到了拒絕。虎門炮台失陷的第二天,聯軍軍艦開入廣州港口,並開始炮轟廣州城。
城內一片驚慌失措,絕大多數百姓冒著炮火合家逃離廣州。當天下午,廣州城陷落。兩廣總督葉銘琛被俘。隨即被押印度,在一座孤島監獄之中,葉銘琛病死他鄉,結束了他腐朽的一生。
廣州陷落,中國大地頓時沸騰。洋人再次打來了,百姓驚慌失措,紛紛將妻女送往鄉間避難。而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剿滅太平的軍的戰役也頓時停頓了下來。各地官員都再看著鹹豐行事手段。
聯軍攻陷廣州之後,便派船北上,要求中國政府同意兩國修約要求,並向英國作出上海事件(即英美偷雞不成饞把米的行徑)解釋與賠償,法國政府借“馬神甫事件”要求鹹豐向法國作出賠償以及解釋,並要求鹹豐答應法國政府的修約要求。
在派出修約隊伍的同時,英法聯軍同時開拔向上海進發,進一步逼迫鹹豐作出讓步。幾日之後,英法聯軍艦隊出現在上海碼頭,並向上海城進行了炮轟。上海炮台上的大炮早已經成了古董貸,根沒法用。聯軍迅度登陸,開進入上海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