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德國公使(2 / 3)

“下官(屬下)定當盡心為大人辦事,為皇上分憂。”兩位向榮的大將同聲躬身回道。

且不說,各地官府因太平軍攻克了武昌堅城,順江而下大驚失色。但看自鹹豐下旨各地後,地方兵馬調頻繁,兩江總督接到聖旨後連夜便調動人馬,分兵把守在兩江各各重鎮。新任的河南巡撫崎善也被一紙聖旨調了出來,擔任了江北大營的統帥(江北大營在項桂的指揮下早已建成)。各地亂紛紛,生怕一不注意就被太平軍打到北京,危協社稷。

而鹹豐卻沒有太在意這些,八月分,武衛軍已練出個樣子來了。而一群客人的到來,不得不讓鹹豐提早結束軍營生活,回到皇宮去,安排今後的事情了。

鹹豐二年八月季,德國公使,從德國帶來了好消息。鹹豐大喜之下,便丟下基本成形的武衛軍,急急匆匆的回宮了。他走之前還不忘交待阿赤赫選出一些表現出眾的士兵,帶去豐台大營,著手整編豐台舊軍。

八月對大清各軍的官軍來說是一個不好的月分,而對鹹豐來說卻是看到希望臨近的暖溫。經過近三個月的等待,鹹豐終於等了來德國人的幫助,以及第一批物資。這些的到來,大大加快了鹹豐強軍,強國的計劃。

左宗棠與馮子材領了向榮的命令便各自分頭去了。左宗棠回到湖南,數月之間,他從小小一介幕僚徙然之間變了掌握一省的封疆大吏。他心裏激動,人生的理想近在眼前。他似乎看到離世的徐中堂在天上看著他滿意的微笑。他不想再等了,湖南的軍正等著他去整理,大清的江山在等著他去奮鬥。而湖北的軍務向榮交給了手下愛將馮子材,這位年近四十的中年漢子,終於也迎來了他人生之中的高峰。他向向榮拍著胸脯攬下了這個活計,大有老將出馬一個頂兩的氣迫。

鹹豐皇帝在八月中旬結束了二個多月的軍營生活,提前回到了紫禁城。在那裏有他等待已久的來自西方的客人。在急急忙忙回到宮中之後,鹹豐強忍下去見慈安的衝動,直接去了禦書房裏,傳旨命令傳進客人來。

馬可夫。凱恩公使先生,一樣懷著激動的心情,帶領著另一位同伴走進了那如同一坐城池的宮殿,大清國的心髒之地——紫禁城裏。公使先生這一次回到歐洲,可謂是經曆了一翻人生的大轉折。現在的他不再是一名毫無名氣的政府外交官了,而是由皇帝陛下卿封的駐華商務總辦兼駐華大使總顧問,另外更是加封他爵士的封號,是的,從這一刻起出生於農民家庭的馬可夫。凱恩先生成為了帝國的貴族階級。凱恩先生清楚地記得那次在柏林皇宮裏,那場激動心的大爭論,而爭論的交點就是他帶回來的消息。在那個對血統無比看重的國家裏,像馬可夫這樣的出生於農民家庭的小官員是沒有機會進入皇宮中議事,可是他帶回來的消息卻讓內閣與皇帝陛下不得不慎重考慮了。

時間可以回到鹹豐二年的五月,自從與大清國的皇帝一席談話之後,馬可夫就深深覺得自己的命運正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迫不及待的公使先生,在回到天津的第二天就上了一條從天津出發往英國的商船。他要將大清國皇帝想與德國全麵合作的消息帶回去,更要說服帝國皇帝陛下接受此次合作,抓住巨大的亞洲市場。

經過一個多月的海上與陸上的奔波,公使先生終於1852年的七月初回到了德國,馬不停蹄的他又坐火車趕往柏林,將消息傳給了外交部,之後整個帝國內閣都被這一消息打動了,被其中巨大的利益打動了,聰明而嚴謹的德國人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商業利益更多的是戰略利益。外交部第二天便將馬可夫的消息上程了首相先生,首相先又在同一天與德國那位雄才偉略的德國皇帝陛下商談了一整天之後,決定立即召開帝國內閣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