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次上朝(2 / 2)

這一件事議完了。正等著下麵還有哪個出來說事呢。等了好久不見動靜,心中暗自罵道:“搞什麼鬼,這堂堂大清,一千多萬平方公裏的疆土,不會就這麼一件事吧。一個早朝就議這一件事,還是早已經商定好了的,也太浪費精神了。”現在鹹豐不隻是頭上有黑線了,更是滴汗了。他轉念一想,想起昨天看過的奏折來。記得有些奏折說黃河,淮河一線出現的洪水災害。他知道在這非常時期,天災便是動亂的源頭。

想起後世曆史上說的撚軍再跟洪災聯係起,也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說不定撚軍起義就是這次洪災才起的。其實鹹豐想的沒有錯。在另一個時空裏,鹹豐二年,朝政腐敗,土地兼並嚴重。一些沒有土地的農民便流離失所,飽受痛苦。更兼離卦教唆使,又正好趕上這次大洪災才有了這次長達幾近二十幾年,禍延幾個省的動亂的。

雖然洪災並不是動亂的唯一因素,但是正因為洪水造成的災害加劇了百姓的痛苦,才由剛剛起義時的幾萬起義部隊劇增至數十萬之眾。可謂是動亂的根本因素。想及此處,鹹豐不禁掃視了一下百官道:“前有翰林學士翁同胥上奏言及黃河及兩淮流域發生百年難遇之大洪災。不知可有此事。”

“正有此事。兩淮及黃河一帶,災情嚴重,逃難百姓難已計數。還請我皇早作打算,以避不測。”聽鹹豐說到洪災,左邊百官之中顫顫微微地走出一個白發白須的官員來。鹹豐打量著此人怕有七十多了吧。感歎不已,都這個年紀了還不退休,實在是神奇之至。要不是他對百姓疾苦還算上心,算得上是一個好官的份上,鹹豐真打算讓他告老還鄉算了。

鹹豐之所以對這件事如此上心,實是他知道比起太平天國來,撚軍的危害更大。因為河南、山東百姓多有養馬,所以撚軍多為騎兵加步兵配合作戰,且流動性很大,很難掌控他們的動向。而且撚軍雖為許多流民組成,但撚軍的領導者卻是八卦教眾,這些人多是一些土匪加流氓再加小混混出身的,根本不像太平軍從農民出身,對百姓多少還有些同情愛惜。

可以說撚軍的一些部隊的心理已經到了變態的程度,他們往往在搶劫完一村子的財富後時常將一些老弱婦儒殺害然後再裹協青狀,逼迫他們加入隊伍。這樣的一起支起義隊伍與說是起義,倒不如說是強盜還湊合些。正因為鹹豐知道這些,他才決心堅決不能讓這樣一支強盜“起義軍”壯大起來。

在他想來,既然已經打定主意用太平天國運動這次機會來整合朝庭與地方,就不能再有這樣一支強盜隊伍再來禍亂中國的中原腹地了。中國百姓的苦難已經夠多了,不能再多了。見到翁同胥出班上湊這件事,鹹豐不禁正色道:“洪災已有幾日了。”

“啟湊皇上,微臣的折子是兩日前呈上去的,加上地方上報到朝庭的時間快怕是有五六天了。”翁同胥慢慢道。

相比翁同胥的緩慢,鹹豐心裏卻是急得直上火。五六天了,雖然隻有五六天,可是這幾天裏能發生的大事太多了。如此大流域的洪災,受災的難民必定不在少數。那逃往他地的人也必定多不勝數。難民一多了,治安哪裏能好的了。

看如今還沒有奏報上來,應該是還沒有發生大事。同時鹹豐心裏也在祈求老天最好是不要發生大事,能多給自己一點時間來布置。要是災民湧入沒有受災的地方,再經有心人士一挑撥那後結果不堪設想。當下也不想太多就急急道:“傳朕旨意,免除,河南,山東,淮北三地的三年錢糧,另令各未受災州府,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再令州府官兵擇地搭建簡易房舍以為收留災民之用。還有即刻國庫撥銀賑災。”

鹹豐明白,防範難民動亂的最好辦法就是集中起來管理了。這樣的住所,有了糧食,能被挑唆起來動亂的人就會大大減少了。

鹹豐不知道,他這一道旨意讓翁同胥激動不已。他本是安徵人,老家同樣也受了災害,全家早幾日便動來北京投靠他了。所以翁同胥對洪災所造成的危害是最明白不過的了。如今鹹豐一道旨意下去,無異於挽救了何止數十萬條生命,叫他如何不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