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個神仙的傳說(1 / 2)

八十年前,東北長白山地區四方台,一隊日本駐偽滿洲國古文化保護小組,幾個半職業考古的軍人挾持著幾個當地的跑山人,跟在他們後麵還有一隊全副武裝的日本軍人和偽滿洲國軍人,牽著狗,帶著掘土工具,一行三十幾人行進在不見天日的原始森林中。

“你的,過來。”日本考古隊中的頭兒打了個手勢,讓部隊停了下來,然後點指著一個中國人說道。

“太君,您叫我?”那個中國人趕緊小跑過來,點頭兒哈腰的回著話兒。

“王先生,你確定,我們走的路對嗎?”

“太君,您放心吧,我從小就跟老輩兒在這座山裏放棒槌,絕對不會走錯的。”

放棒槌,就是每年上山看一次自己找到的野人參。野人參如果年頭兒不到,分量不足,其價值也就大打折扣。分量差一個等級,其價格相差十倍以上。

所以老輩兒的放參人都是不會輕易的將不夠分量的人參開采出來的。而是做上記號,每年到山裏來看一次,就叫放參。隻有那些上了分量的,才開采出來拿到市場上賣掉,換些生活用品。

采參的人是機會在山裏說“人參”這個字眼兒的,於是就叫做棒槌。

當然他們也不擔心自己的棒槌會被別人發現。在山裏能找到人參,那是很講究緣分的。如果緣分不到,就算是它就在你的眼皮子底下,你也發現不了。何況山裏這麼大,人跡罕至,幾百年了,幾乎沒有聽說過誰丟了參的。

“可是我們已經走了三天了,為什麼還沒有到?你該不會是騙我們的吧。你要知道,你的要是不老實,死啦死啦的幹活!”

“太君,就算您借我十個膽子,我也不敢跟太君撒謊啊。就快到了。您看到那邊兒的那個山崗子了嗎?過了那道梁,就差不多到了。”姓王的中國人遙指著一道山梁說道。

俗話說望山跑死馬,他所指的那座山,幾乎能看到山上的樹,但是真走起來,沒個小半天兒別想走到山根兒底下。

“我希望你不會拿你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開玩笑!開路!”考古隊的頭兒威脅完了之後,就又命令部隊繼續前進了。

這幾個中國人都是當地的跑山人,每年都上山,從山裏陶騰點兒山貨,換點兒吃的用的。日本人也不知道從哪裏知道了四方台神仙懸棺的傳說,就到村子裏來找了幾個跑山人帶路,企圖去“保護”一下那裏的文物。

日本人怕這幾個人不老實,就將村子裏的村民無論男女老少,都集中了起來,說是保護他們的安全。不過他們的“保護”,嗬嗬,屈辱啊。日本人沒來的時候,村裏的人都生活的很安全,日本人來了之後,就需要“保護”才能存活下去了。

四方台,顧名思義,就是這座山的山頂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平台,平台就像是一個方桌兒的桌麵兒一樣,像一斧子削出來的,山頂就像是個大平原,足有五六千平方公裏。整個兒山頂上最高點和最低點的落差不到十米,卻有一個裂穀和一個大湖。

裂穀自東向西,筆直的像是一條線,橫穿這個平台,將平台分成南北兩塊兒,南方的稍大一些。大湖就在南方的一塊兒上

裂穀深不見底,裂穀的南岸頂上能看到一根小腿肚粗細的鐵鏈子,一頭兒拴在一個聳立的巨石上,巨石足有七八間屋子大小,鐵鏈的另一端深入穀中,不知道有多長,沒有人見過鐵鏈的另一頭兒。

早些年,村子裏也有些膽子大的年輕人結伴兒,想要順著鐵鏈子爬到穀底一探究竟。但是一種奇怪的聲音從裂穀的底部發出來,很是瘮人,就算是把耳朵堵上,也能感覺到這個聲音的存在,好像這個聲音根本就不是用耳朵聽見的,而是直接作用在大腦中。越往下去,這種聲音越強烈,到了一定的位置,幾乎讓人無法抓住鐵鏈,再往下去,就讓人失去知覺了。

有人冒險讓別人用繩子直接拴在自己的腰上往下放,不管發生什麼也要下到最底部。不過直到繩子放到了頭兒,那個人也沒能下到裂穀的穀底。

村民們把他拉上來的時候他已經昏迷不醒了,直到三天後才醒來,但是卻沒能把看到的情形說出來。因為他瘋了。後來就再也沒有人願意去嚐試了。

相傳這個裂穀很久以前是不存在的,四方台的山頂兒也沒有那個大湖,隻是住著一個神仙。

這個神仙是在天界呆膩了,就四處的遊走,欣賞美景。直到看到了四方台,被這裏的景色給吸引了,於是定居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