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舌頭的功能(1 / 3)

我記不起在哪裏讀到過,有關明朝萬曆年間名相張居正的一則軼事,說他好美食,喜佳肴,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按照孔夫子的教導,“食色性也”,這位明神宗的首輔,不僅好食,同時好色,年事雖高,姬妾眾多,為了性欲不減,也頗講究食補,吃各式各樣據說能夠壯陽的東西。總之,他是個會吃的官。

這並不奇怪,在中國曆史上有幾個不講究口福的官呢?凡為官者,被請客吃飯的機會要比老百姓多得多,因此嘴巴越吃越刁,胃口越吃越大,吃的水平也就越來越高,逼得廚師的手藝也跟著精益求精,登峰造極。應該承認,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發揚光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五千年來這班能吃、好吃、善吃、懂吃的大小官僚們的嘴巴。而要評功擺好的話,那極善品味的舌頭應該是中華美食走向世界的功臣。

舌頭的功能,一是吃,二是說,好吃不好吃,會說不會說,全由舌頭決定。

近代史的中國,不如意事常八九,隻有在舌頭導引下的飲食一項,在全球始終處於不敗地位,給中國人多少增添一點光彩。

因此,或許有一點阿Q式的自慰,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飽嚐帝國主義的侵略,然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攻打紫禁城,割地賠款,得了好處,也就滾蛋走人了,洋人至多猖狂囂張一時;而我們中國廚師的炒杓鍋鏟,紅白麵案,油鹽醬醋,五香佐料,到了巴黎,到了倫敦,就紮下老根,再不離開,憑煎、炒、烹、炸這四個字,大做中國菜的文章,從此,就沒完沒了地讓老外掏腰包,永遠掙老外那根洋舌頭的錢,要這樣算起來,到底誰厲害,還很難說呢!

“民以食為天”,“食色性也”,同樣,回顧國內市場,大街小巷的餐館、飯店、酒樓、食肆,由於舌頭的需求,還是很發達,很昌盛的,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行業。不過,要是從大飯店裏搖出來的腦滿腸肥,酒囊飯袋的公職人員,從小館子裏晃出來的滿臉油光,打著飽嗝的鄉鎮幹部看,這種拿支票的公款消費,對國庫的增收,究竟有多大裨益?

不過憑良心講,浪費公帑去吃去喝,是不對的,但中國的飲食文化能夠有今天這樣的輝煌成就,倒全是托賴於這些官員們的舌頭,不辭辛勞地吃,費心殫思地吃,白天黑夜地吃,中國菜才吃出來一個世界水平。若是僅僅靠那些老百姓的家常便飯,我估計中國菜對世界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因此,像張居正這樣的美食家,和中國過去、現在的官員階層一起,對於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是作出過傑作貢獻的。

真是應該向他們的舌頭道一聲辛苦,向他們的舌頭致敬。

張居正的這道名菜,叫“雞舌羹”,食譜上查不出來,想係他的獨創。顧名思義,是用雞的舌頭做出來的湯了。湯或者羹,是中國菜的正宗,看商周的青銅器,大而寬,深而廣,絕對是以食物的流質狀態設計製造的。有詩曰:“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翁婦味,先遣小姑嚐。”可見羹湯做得好壞,決定新媳婦在這家未來的日子好過與否。孔夫子也把羹看得很重的,他說:“雖蔬食菜羹,必祭,必齊如也。”“齊”即“齋”的意思,他要求人們像齋戒那樣對待這碗湯,有這樣的古訓在先,小媳婦敢不把湯做好?

至今粵人愛煲湯,家家有煲,每餐必湯,認為羹湯是最補養的,看來倒是古風餘韻的發揚了。不過,用雞舌頭做羹,恐怕連老廣也聞所未聞。這舌頭一定吃那舌頭,吃得如此刁鑽促狹,挖空心思,也算把食文化推到極致境地了。雞舌並非鳳髓龍腦,倒不難求,但是,得需多少雞舌才能燒出一碗羹來,那可就令人咋“舌”了。

於是我想起另一則軼事,也是關於吃的。晉人張季鷹在洛陽,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蓴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張翰為了這碗湯,把官位也放棄了,現在還有這種為了口福,而寧肯不當幹部的傻瓜嗎?恐怕很難找到了。

有一年,我到蘇州,文夫作東,就有一道蓴菜湯。滑膩的蓴葉,飄在碗中,倒有一點雞舌或鴨舌的樣子,以此類推,張居正的“雞舌羹”,總得百十隻雞的舌頭作原料才行。此事放在現代化的養雞場,算不了什麼,但在當年,相府廚房裏做這道羹的話,肯定要有大開殺戒,千百雞頭落地的場麵。

張居正愛吃雞舌頭,挺個別,也挺乖戾,多少有一點變態。我不知道這種一定殺掉許多雞取其舌而食之的古怪嗜好,和他一生走鋼絲的官場經曆,而形成的淫虐欲、宣泄欲,有些什麼弗洛依德的潛意識聯係?他進入中樞時,高拱是元輔,權勢極重,等到隆慶駕崩,萬曆登基,他就聯絡太監馮保,將他的前輩、某種程度上的恩公和老師,一腳踢開,趕出北京,回原籍安置。

宮廷鬥爭,從來是帝國最黑暗的淵藪中的隱秘,他要爬上高位,不得不屈身巴結在小皇帝和太後那裏說話起作用的太監。“居正察上色若黃葉,而骨立神朽,慮有叵測。為處分十餘條劄而封之,使小更持之投馮保。”高拱對這個有政治野心的後輩,也不是未加防範,更不是沒有安排耳目。“即有報拱者,急使吏跡之,則已入矣。拱亦不知為何語,第恚甚,至閣,麵責居正曰:‘昨密封之謂何?天下事不以屬我曹,而屬之內豎何也?’居正麵赤不能言,幹笑而已。”

在這種當場被捉的尷尬下,張居正咬住舌頭,不吐露一點風聲。但等到高拱要幹掉這個礙事的馮保,竟不知深淺地要與張居正同謀,“使所善心腹報居正,‘行且建不世功,與公共之。’居正陽笑曰:‘去此閹若腐鼠耳,即功,胡不世也!’”隨後,這個愛吃“雞舌羹”的張居正,他舌頭調轉了一個方向,“陰使人馳報保,得預為備,而逐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