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隨本王去受詔吧!有勞,諸位大臣了。”李煜在李璟離去後,環顧大殿拜道。
“殿下仁孝,臣等佩服!!!”諸位大臣也是性情之人,立馬回禮道。
禮儀過後,李煜為首,諸位臣子在後,一幹人等便向著庭院之中走去,等待著周使進宮宣讀詔書。
“來人呐,去帶周使竇大人過來宣詔吧!!!”李煜在與諸位大臣依禮製準備接詔的一切事宜後,便喚來宮廷太監,吩咐道。
“是,奴才這就過去。”李煜吩咐下去後,立馬跑過來一個小太監聽命去辦事了。
於是,李煜就與這百官在庭院風雪裏等著,足足有半個時辰過去了,那竇儀才慢悠悠的來到了此地。
他來之後,眼神淡漠的看了眼李煜後,掃視了一圈這文武百官,清了清嗓子,便開口道,既然一切都以依照禮製準備就緒,那這就便開始吧!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久聞江淮之地素有賢王李璟,朕初登大寶,不通國政。理應免貢賦一年,然中原之地戰火不斷,望卿體朕之艱辛,早日貢奉於朝。助朝平天下戰亂,換黎民蒼生以安穩。故布告中外,鹹使聞知。”竇儀念完詔書後,便用眼神示意李煜接詔。
可是自竇儀念完這詔書後,不單單是李煜,其餘所有唐臣都愣在了原地,這算什麼禮製。
剛剛頒詔之際,你這周使左一句要合禮製,右一句要合禮製,可到了你們這周詔處,卻成了輕飄飄的一句黎民蒼生為重,要加貢賦,此事豈不是欺人太甚。
一時間,李煜後麵跪著的百官們議論了起來。
“殿下,接詔吧!!!臣宣完詔還得回去複命呢,哦,對了如果可以的話,今年和明年的貢賦都可以全部裝好車,臣正好找人一起運走。”竇儀整了整自己的官袍,然後對著李煜麵帶笑意的說道。
“臣接詔,大人所言之事皆當必然。不過卻要讓大人在唐地多待一月了,畢竟貢賦所涉財物甚廣,以如今江淮之地尚需要一些時日準備才能籌措完成。”李煜抬起頭看著竇儀笑著說道,順便他在此刻站起了身,接過了詔書。
“大人若無事就好走吧!從嘉這就不挽留了。”李煜說完便冷著臉拿著詔書離去了。
可以說,這次他是完完全全的失算了,被這竇儀給好好的擺了一道。
“殿下,此事事關重大,你怎能擅自答應。”這時候,兵部尚書陳繼善趕上前來,將剛剛一直壓在心底的話說了出來。
“不答應還能怎樣,我們還有退路嗎?”李煜反問道,“對了,詔書既已受完,那諸位大人也就散了吧,回去好好想想該怎麼解決給宗周的貢賦吧!!!希望諸位大人回去能想個好法子出來,不然明日早朝,父王的怒火可不是本王一個人所能擔下來的。”李煜轉頭對著包括陳繼善在內的所有臣子說道。
此刻的他,已然失去了平時的理智,一招不慎,反被算計,要是他處理不好此次的事件,那他的東宮之位可能就真的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