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自從開了捐資助餉的頭兒,便一發不可收拾,動不動號召捐款。
給這幫士紳豪強王爺們愁的。
今天聽這意思,又要捐,急忙有戶部的人上前道:“陛下,此時,國庫充盈,可供軍餉。”
朱由校撇撇嘴,“各地災情時有發生,國庫之銀,當以備萬一。依朕之意,呃~,諸位愛卿還是捐資助餉吧。”
老頭兒們一聽,泄了氣,真是不該讓他開這個頭啊。
“陛下,文武們俸祿有限,經幾次捐資,怕是家中也早已捉襟見肘了。縱然空有愛國之心,也無能為力了呀。”鄒元標可憐兮兮的道。
朱由校想了想點點頭,“不是還有藩王嗎?對了,這次你們不必捐了,可是,你們要遊說各地巨商捐資~”
“巨商~?”
百官麵麵相覷。
這手終於伸向了商賈。
朱由校接著說:“此次,你們誰籌集來的捐資多,屆時與捐資商賈一並封賞。”
又是這句。
百官已經無語了。
“陛下,接連數次捐資,民間已經怨聲載道,若繼續捐資,隻怕引起民變呀。”趙南星道。
“民變?”朱由校冷然一聲,“幾次捐資,皆隻在藩王文武之間,何來民變一說?”
百官不語。
殷複聲向上奏道:“陛下,既然趙尚書為民請命,不如,就就再減民賦吧。不過,減民之賦,也當增加其它稅收。”
減稅,沒人不同意,但一聽要增其它稅,有人提心吊膽。
朱由校想了想說道:“愛卿言之有理。嗯~,那就再改《優免則例》。”
聞言,百官大驚,紛紛勸說,皇帝不要再動祖製。
但是,見識到諸多好處的朱由校,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完全受東林黨人掌控的小孩子了。
他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知道怎麼做,才能有錢,怎麼做,他這個皇帝才不窩囊。
這一套下來,又是戶部殷複聲更改條例,魏忠賢錦衣衛執行,吏部監督。
楊漣欣然接旨,引起了東林黨其它成員越發的滿。
楊漣不管別的,辦好自己的是為要務,接著上書彈劾多地官員,貪贓枉法,接受地主賄賂,不據實上報田畝之事。
被彈劾之人,還有朝中重臣的門生,親戚。
葉向高眯縫著眼睛,看楊漣今日之態度,似乎已經不是同路中人。
難道他被閹黨收買?已經變節?
東林黨的勢力在短短一年之間急劇弱化。
在浙黨瓦解之後,齊黨歸屬了魏忠賢,再加之殷複聲與閹黨兩家聯姻,朝堂上心思活絡的人,早就前去依附了。
幸好之前,與孫承宗的謀劃,邊關由孫承宗袁崇煥掌控,礙事的王在晉已經被擠走。
孫承宗借助建虜對邊關的威脅,把控著朱由校對東林黨人最後的依賴。
而眼下,葉向高卻發現,這個備受皇帝信任的楊漣,也有了投靠閹黨的苗頭,他深深的感到了不安。
他該怎麼做,才能打破東林黨的僵局,在閹黨之中找到突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