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長:“這教育要改革,提倡素質教育,中央決策沒有錯,錯在下麵執行起來就偏了。再怎麼改校長不能不管學校吧?學校不能亂收費吧?教師不能不搞教學去經商吧?不是什麼學生交了錢就可以來這上學吧?這不是砸咱省級重點中學的牌子嗎?”
《鄂西日報》報社的編輯電腦都入了“英特網”,這便極大地方便了編輯和記者的資料收集工作。強牛喜歡寫小說,自然比較關心這方麵的信息。
近期,強牛因為時常外出采訪,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上網了。強牛編輯好新一期報紙,便順勢進了網站。就發現早有網友寄來過電子郵件,其中有一份引起了強牛的興趣。
網頁開始是這樣的一段說明:
“這是一篇古怪的小說,是一篇僅有400字的超短篇小說,講述的情節或許是老生常談:一位教授原先同意一位博士生畢業而最終未能讓他畢業。但這一名為《背叛》的平淡之作卻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甚至文學界的關注,因為它是美國一台電腦獨立完成的處女作,創作時間是1998年3月。這一名為“布魯特斯(Brutus)I型的人工智能計算機由美國倫塞勒工學院的塞爾默.布林斯喬德及其同事研製成功,研究進程曆時8年,耗資30萬美元。”
強牛便極想看看這篇小說,便跳過幾張網頁,很快就找到了這篇稱為“古怪的小說”。
背 叛 (小說)
作者 布魯特斯I型
戴夫.斯特賴維爾喜愛這所大學。他喜愛校園裏爬滿常春藤的鍾樓,那古色古香而又堅固的磚塊,還有那灑滿陽光的碧綠草坪和熱情的年輕人。使他感到欣慰的還有這樣的一件事,即大學裏完全沒有商場上那些冷酷無情的考驗。但事實恰恰並非如此:做學問也要通過考試,而且有的考試與市場上的考驗一樣不留情麵。最好的例子就是論文答辯:為了取得博士學位,為了成為博士,博士生必須通過論文的口試。愛德華.哈特教授就喜歡主持這樣的答辯考試。
戴夫迫切希望成為一名博士。但他需要讓三個人在他論文的第一頁上簽上他們的名字,這三個千金難買的簽名能夠證明他通過了答辯。其中一個簽名是哈特教授的。哈特常常對戴夫本人和其他人說,對於幫助戴夫實現他應該有的夢想,他感到很榮幸。
答辯之前,斯特賴維爾早早給哈特送去了他論文的倒數第二稿。哈特閱讀後告訴戴夫,論文水平絕對一流,答辯時他會很高興地在論文上簽名。在哈特那四壁擺滿書籍的辦公室裏,兩人甚至還握了手。戴夫注意到,哈特兩眼放光,充滿信賴,神情宛如慈父一般。
在答辯時,戴夫覺得自己流利地概括了論文的第三章。評審者提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羅德曼教授提的,另一個是蒂爾博士提的。戴夫分別作了回答,並且顯然讓每個人都心悅誠服,再沒有人提出異議。
羅德曼教授簽了名。他把論文推給蒂爾,她也簽上了名字,接著便把本子推到了哈特跟前。哈特沒有動。
“愛德華?”羅德曼問道。
哈特仍然坐在那兒,毫無表情。戴夫感到有點眩暈。“愛德華,你打算簽名嗎?”
過後,哈特一個人呆在辦公室裏,坐在那張寬大的皮椅裏,他為戴夫未能通過答辯感到難過。他試圖想出幫助戴夫實現他夢想的辦法。
強牛很快看完整篇小說,其構思確實有幾分獨特。便又很想了解機器人是怎麼寫出來的。便又返回前麵的“網頁”。
“布魯特斯I型電腦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腦作家。它可以一點一點地構思令人驚駭的情節,並且把它們用400個字表達出來。對於電腦寫作來說,這篇小說是個曆史性的飛躍。在以往進行這方麵的研究中,電腦寫出的故事往往隻包含幾個句子,英國科學促進會曾在一次科學節活動中展示過一篇電腦寫的小說。該小說全文隻有一個句子,講述一頭毛鼻袋熊收拾起它的袋子,像西伯利亞的變戲法藝人那樣出發尋找新的生活。根本沒有涉及故事的細節和發生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