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貧助人的篤情伉儷(3 / 3)

《送行》

這是一份人間的真情,

這是一次莊嚴的送行。

夫妻二人的心,

將變成一對小鳥,

飛向藍天,

在白雲上築巢。

好盡情歌唱,

好自由飛翔,

好找到歸宿,

好得到安詳——

落個日月為伴,

落個地久天長。

2004年1月8日5時,愛妻引花安然謝世。應了一句俗語:好人不長在,好花不長開!

相濡以沫四十年,同甘共苦四十年。四十年是人生,四十年是征程;四十年是歡聚,四十年是長夢;四十年是幸福的回憶,四十年是不盡的思念不了的情!

我為她擬了挽聯:

花謝杜家三代悲聲感天地,

芳留人間一片真情冠古今。

在葬禮儀式上,在悲壯的哀樂聲中,麵對安睡在花叢中的愛妻遺體,我吟誦了這首悼亡詞:

你也不語,

我也不語;

四十年甘與苦,

隻有兩心知。

天也不語,

地也不語;

四十年一場夢,

生死兩別離……

為免諸君牽掛,需要說明的是:在組織、領導和眾多朋友的溫馨關愛中,2004年3月24日,杜造栓已同天津電台相知多年同事的一個親戚蔡秀亭喜結良緣,倆人誌同道合、相愛有加……

當曆盡滄桑而功成名就的杜造栓,回首悠悠往事和展望煌煌未來時,他感慨萬千而又豪情滿腔地說:“40年前,我離開農村老家參軍;35年前,我複員來到天津市廣電局;30年前,我開始搞農村采訪。我能由一個農村的苦孩子,成為一名高級記者,都是黨和人民精心培養的結果。我在給《天津廣播》報一篇題為《我是一片葉子》的文章中,這樣深情地寫道:‘你,天津廣播,是一棵樹,一棵充滿生機活力的大樹;我,杜造栓,是一片葉子,一片長在你身上的葉子。葉子靠大樹滋養。我剛從部隊來時,還夠不上葉子,隻能說是嫩芽,因為那時我才23歲,土裏土氣,愣頭愣腦,空有工作熱情,卻無實在本領。由嫩芽變成葉子,靠的是你滋養。為了使我彌補原有文化的不足,1975年,你把我送到天津師大中文係,進行了近一年的脫產學習;為使我提高理論水平,1978年,你又把我派到市幹部學校,用近半年時間,通讀《資本論》。我銘記你的期待,抓緊時間學習深造,1984年,我自學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通過三年函授學習,取得了大專文憑……就是這樣,我這片稚嫩的葉芽,從你身上不住地汲取營養,才一點點地成長為一片葉子,一片肥厚、寬闊的葉子,一片墨綠閃亮的葉子。’幾十年來,我經受住了從農村到城市,由農民到記者這種環境和地位的巨大轉變,經受住了艱苦的工作環境和貧困多事家庭生活的諸多磨難,老老實實地當了30年農民記者。對此,我無怨無悔、樂此不疲、心滿意足!今後,我要恪遵黨的根本宗旨,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繼續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爭取一輩子當好‘農民’記者!”啊,好一個品高德馨、壯心不已的優秀共產黨員!好一個生動體現“人民記者穆青”精神的出色記者!

在本文剛剛脫稿的2004年10月25日,我得知杜造栓榮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殊榮,並將於11月2日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頒獎會!在由衷祝賀他的同時,我不禁心潮澎湃、激情盈懷地閃現出這樣自以為恰切的譬喻:既不圖名、又不為利,足跡所至、口碑載道的“農民”記者杜造栓,活像一棵戰嚴寒、鬥風雪的蓊鬱青鬆;又如一頭既拚力拉犁,又昂首前瞻的剛毅黃牛!我們正在迅猛實現偉大複興的中華民族,是多麼需要更多這樣堅勁像青鬆、拚進如黃牛的時代英豪啊!

2004年金秋10月,撰於津——冀——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