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便想起自己沒有柴,於是一邊想計策,一邊支吾說:“——劈、劈、劈,我自己也要劈、劈……”
鄰人看見他那副著急的樣子,便笑著說:“算了!你別為難了。理由慢慢想不遲。”
這位可的確算得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氣鬼了,叫誰碰上誰也得自認晦氣。盡管這位鄰人的做法不可謂不用心良苦,但終於不能借得柴刀一使。吝嗇鬼聰明反被聰明誤,一急之下把自個兒逼上一條自相矛盾之路,改口也來不及,借口一時又找不到,騎虎難下。
倘若你悻然而走,反而顯得自己缺乏修養;忍氣吞聲吧,誰甘心輕易受這樣一頓莫名其妙的羞辱?
鄰居急中生智,陡然揭穿了對方的把戲,既道出了胸中怨氣,又風趣優雅,為自己和對方找到了一把下台的梯子。他采用的就是單刀直入法,似刻薄實機智,似武斷實恰如其分,可以說是成功的範例。
單刀直入幽默術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在尷尬時刻喻事曉理,擺脫困境,它還可以用來及時緩和緊張氣氛,維護自己合理權益,爭取來之不易的機遇。
我們不妨再舉一例。
青年人小陳剛剛在一家公司謀得一份相當不錯的職業。
由於小陳家距公司有好長一段距離,他每天需要轉乘好幾趟公共汽車去趕時間上班,所以很容易遲到。
但公司對職員的要求非常嚴格,公司規定:每月上班遲到累計超過三次者,公司將對其予以解雇。自上班以來,小陳已經有兩次遲到記錄了,所以老板曾非常尖酸地對小夥子暗示:“就等你下次了!”
星期二下午,小陳不幸又一次遲到了。當他企圖偷偷溜進辦公室時,他發現老板竟站在門口恭候著他呢!
“你好,老板,”小陳靈機一動,搶在老板發話前畢恭畢敬地說道:“鄙人小陳,現年26歲,大專文憑,工作經驗豐富,願毛遂自薦,申請我即將失去的這份工作!”
整個辦公室的人大笑起來,老板也忍不住笑,踱出辦公室,小陳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得到了保留!
麵對自己
麵對對方的惡意攻擊,杜羅夫臉不紅,心不跳,巧妙地發揮,承認自己是醜角的同時,給對方有力的還擊。
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你因為職業或生理等方麵的原因而顯得與眾不同,甚至是低人一等,別人就可能會抓住你這不同來笑話你,如果你不知道怎樣回擊,這當然會令你很難堪。如何有力地還擊而不失風度,並且具有幽默性呢?是借對方談論之題而發揮自己之意,所以常出乎人的意料,意料的事情與實際情形的衝突就產生出幽默。
有一次,俄羅斯著名的馬戲醜角演員杜羅夫在觀摩演出的幕間休息時,一個傲慢的觀眾走到他的麵前,譏諷地問道:
“醜角先生,觀眾對你非常歡迎吧?”
“還好。”
“作為馬戲班中的醜角,是不是必須生來有一張愚蠢而又醜怪的臉蛋,就會受到觀眾歡迎呢?”
“確實如此。”杜羅夫悠閑地回答,“如果我能生一張像先生您那樣的臉蛋兒的話,我準能拿到雙薪!”
誰都明白他的意思是:我如果不是由於表演藝術得到觀眾好評,而是由於生有一張愚蠢而又醜怪的臉,才受到觀眾歡迎的話,那麼你的臉加倍愚蠢,加倍醜怪,則可以領雙薪了。回擊有力,也不乏幽默感。這個觀眾想抓住杜羅夫的職業缺陷加以嘲諷,結果是自討沒趣,隻好在大家的哄笑中灰溜溜地走開。
美國三四十年代,有個政界人叫凱升。他首次在眾議院裏發表演說,打扮得土裏土氣,因為他剛從西部鄉間趕來。
一個善於挖苦諷刺的議員,在他演講時插嘴說:“這個伊利諾斯州來的人,口袋裏一定裝滿了麥子呢。”
這句話引起哄堂大笑。凱升並沒有因此怯場,他很坦然地回答:“是的,我不僅口袋裏裝滿了麥子,而且頭發裏還藏著許多菜籽呢。不過我們雖然藏的是麥子和菜籽,卻能夠長出很好的苗子來!”
凱升借“口袋裏裝滿麥子”之題發揮出“能夠長出很好的苗子來”,對自己加以肯定,語言也極富幽默感。於此,可見借題發揮幽默術之一斑。
借題發揮幽默術常借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對方所講的道理或所用的方法來還擊他,既能產生有力的反駁和揭露的作用,又能產生極強的幽默效果。借題發揮與兩人相罵不同。甲罵:“你不是人!”乙回以:“你是牲畜!”這裏麵就隻是“借題”而沒有“發揮”,自然缺乏上述例子的還擊力量,也根本沒有幽默感。
值得注意的是,借題發揮幽默術雖是一種有效的交際技巧,但隻有順應話題做合乎邏輯的發揮,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如果你不能適當地抓住對方的“題”,給對方有力的回擊,自己所處的被動地位不僅不能改變,還會越陷越深,更談不上產生幽默的效果了。
拐彎抹角
在笑聲中,誰能再板起臉對異己分子加以回擊呢?或許隻有它……
轉彎抹角幽默術是指遇到一些難以言傳的情形時,采用與主題毫不相關的一些話語,再巧妙地轉一個彎,與主題發生聯係以產生幽默的一種方法。它常利用風趣的語言來反駁某種觀點或對某件事情表示不滿,是一種以含蓄迂回為貴的幽默技巧。
轉彎抹角幽默術要取得幽默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轉的彎與所抹的角和實際情形之間的反差。這含有設置懸念的味道,一開始你的話離你所想表達的意思相距十萬八千裏,讓對方摸不著頭腦,強烈地想知道下文,然後你才轉彎抹角地把話題拉近,最後將自己的意思完全表達出來,卻往往與對方所期望的情形有較大的出入,期望與現實產生衝突,幽默也就應運而生。
幽默大師梅爾先生喜歡吃魚,特別喜歡吃鮮魚。一天中午,他沿著湖邊散步,他想這裏一定有好魚。果然,他看到附近一家餐館的黑板上寫著“供應鮮魚”。他立刻走進餐廳就坐。一會兒,女招待端上一盤魚,是兩條煎魚。
梅爾先生仔細觀察著盤中的魚,喃喃自語,卻不動手,女招待見了覺得很奇怪,她問道:“先生,還缺什麼?要不要鹽?”
“謝謝,不用了。”梅爾先生說完,又喃喃自語。
“那您為什麼不吃呢?”
“你瞧,我現在正處於悲哀之中,”梅爾先生說。“我叔父8天前在這兒淹死了,我正在問它,它是否知道此事。”
“多有趣!”女招待挖苦道,心想這人一定是瘋子,因為最近這裏根本沒淹死人。
“魚怎麼說呢?”她笑著問。
“噢,它告訴我說,8天前我叔父淹死的時候,它不在水裏,因為它在廚房已經10天了。”
梅爾先生對魚的新鮮程度有了懷疑,他並不是直接向女招待說出,因為那樣的話可能會招致女招待的否認和回擊,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於是,他妙用轉彎抹角幽默術,把話題扯遠,再一步步回到正題上,以問魚這樣一個荒誕的情景,編造一個其叔父淹死的故事,含蓄婉曲,拐彎抹角地表達出了“魚根本不新鮮”這樣一個意思,不僅使人哈哈大笑,也讓女招待無法回擊。既幽默風趣,又機鋒暗藏,梅爾先生不愧為傑出的幽默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