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行動的藝術2(2 / 3)

他們都有很快下決心的習慣,但要他們改變原來的主意卻非常困難。失敗者則正好相反。為什麼?因為成功者的性格決定他們勇於堅持,他們在等待一個使“原來那件事”起死回生的契機。他們總是能堅持到最後一秒鍾。他們之所以對新主意“馬上下決心”,是發現了新主意的價值,但他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正在從事的事業——他們在決策時很果斷,而在改變決策時又不那麼衝動。這都是意誌力的反映。

亨利·福特就是這樣的人。如果他不是頂著所有員工的反對,不顧一次次地失敗,堅持製造T型汽車,就不可能賺到那麼多的錢,從而建立起他龐大的汽車帝國。

⑤要時刻驗證自己的目標

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麵,有的人由於堅持而終獲成功,而有的人卻因為堅持而一生失敗。這是什麼原因?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目標確定的問題——如果你一開始就認定了正確的目標,堅持就會帶給你成功,否則,越是堅持,你就離成功越遠

所以,聰明的人在奮鬥的過程中,必須時刻思考並驗證自己的目標是否正確。如果發現自己的目標是錯誤的,那就不能再堅持,必須立刻撤退——也就是改變目標,重新幹起來。否則,你終其一生,隻不過幹了一件沒有結果的蠢事。那對於一個內心充滿成功欲望的事業家來說是過於悲慘的結局。

⑥要善於改變自己的方向

隨時準備改變目標。這一方麵指改變自己的事業目標,使之趨於正確;另一方麵也指改變事業進程中某個階段或某個局部的方式和思路。世界上著名的企業清理專家(負責處理企業破產事宜)柯克曾經警告企業家說:“你們不要太熱愛自己的產品。”柯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任何一個事業家都不要太自以為是,認為自己選定的目標是百分之百正確的,從而把全部人力物力都投人進去——萬一目標錯了——使自己落得個不可收拾,一敗塗地的結局。柯克的思想並不保守,而是冷靜——他希望每個人都給自己留一手,永遠處於進退自如的境地。

取義的藝術

斷章取義幽默術的關鍵在於能否荒謬斷章,經過你的斷章後所產生的意義與本義相差越遠或越荒誕,就越幽默。

斷章取義幽默術是指通過對字、詞、句等要素不恰當的判斷產生荒誕意義的一種幽默技巧。一提起斷章取義,人們就會想到生活中某某局長、某某處長,宣讀秘書寫的講話稿時,由於斷句不對而鬧出大笑話的事。確實,生活中這類事例迄今猶存,隨處可見。不恰當的斷句或者說不同的斷句會產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思。我國流傳很久的一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笑話,就明確地體現了這一點。一個說:“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個輕輕一改,意思便迥然不同。“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裏麵不排除標點符號的巨大作用,但標點是在斷句的基礎上進行的。可見不同的斷句對於句子意義的影響。如果說斷章取義,斷句隻是其一個方麵,斷章還應包括斷字。例如把“驢”讀成“馬戶”,“破”讀成“石皮”,“糊”讀成“米胡”,“明”讀成“日月”等等。

斷章取義的目的性隱含於這種“斷章”中,正像前麵笑話中那位賴住客一樣,有時你也可以根據你的需要“恰當”斷章,當你的需要由於你的“斷章”而被表明或被滿足時,幽默的情趣就頓然而生了。

劉指導是著名的前國腳,退役後帶領家鄉隊伍縱橫聯賽賽場,威風八麵。但因此君文化水平低,遲遲未能有大作為,其本人也每每嗟歎不已。眼見年華老去,劉帥痛下決心,準備狠抓隊伍的文化知識建設,恰好中國足協這時也有相關文件出台,劉帥召集球員,親自傳達。當讀到文件上一句“已經獲得大專文憑的和尚未獲得大專文憑的球員,都需要參加考試”這一規定時,劉帥竟將其念成:“已經獲得大專文憑的和尚,未獲得大專文憑的球員……”立時隊員們報以哄堂大笑。劉帥當即火冒三丈:“笑什麼笑?你們看,現在和尚也要有大專文憑,你們更得抓緊學習,可別像我……”言下頗多辛酸。

這位劉帥可真夠“慘”矣!可生活中的我們難道沒犯過這類錯誤嗎?沒鬧過這類笑話嗎?劉帥的斷句乍一看,還蠻通順哩!隻是憑空冒出個和尚來,讓球員感到實在荒唐,自然報以哄堂大笑。這種幽默未免有點“黑色”味,讓人覺得有點悲哀,劉指導念成這個樣子實在也有情可原!我們要熟練運用斷章取義幽默術,就要主動駕馭這種技巧,利用其可笑性“故作愚蠢”,幽上一默。

一位老師在新學期開學初,與班上的同學相互見麵。由於雙方彼此都不了解,為了避免學生的緊張情緒。這位老師就運用了一下斷章取義的幽默,一下子調活了氣氛。

隻見他剛上台便一語驚人:“我是校長——派來的,我來給大家發槍——知識的獵槍,一人一杆——是不現實的,因為我上課從不批評人——是不可能的。”

隨著這位老師的斷句,學生的心情一起一落,經過一番跌宕,最後又回落到現實,在這種心理的交叉變換中,醞釀著幽默的情趣。最後“一錘定音”,幽默效果頓生。

有時候斷章取義還包括將“章”斷開之後,重新組合,取其新義,比錯斷、誤斷的幽默又難上一級。要求相應的文字、語法知識。例如有一位先生多次懇求一位書法大師賜字,可那位大師不願亂題字。經過先生的多次乞求後,隨手寫下一張“不可隨處小便”的條幅戲弄這位先生。可這位先生依舊如獲至寶,他拿回去一裱,便掛在了堂上。不幾日,朋友來訪,隻見牆上掛著“小處不可隨便!”一句戲謔語經過先生的“巧斷妙取”,竟成了一句警語。足見斷章取義幽默之妙矣。

小題大做

幽默並不僅僅是簡單的調侃和逗趣。它還有幫助你增進與他人的感情,提高你的處世水平的作用,關鍵一點在於你怎樣恰當地運用技巧。

不能否認,我們日常所進行的交往和語言交流往往帶有較強的目的性。有時候我們要求朋友辦事,有時我們需要同素昧平生的新識者進行合作,這是因為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個分子,我們都生活在一張“交際之網”當中。

小題大做幽默術是各種技巧中比較容易掌握又行之有效的一種,它是指一個人在遇到困境和難題時有意識對自己所讚同的觀點加以誇大,以造成與常理相悖的“歪理”,順利擺脫困境,自圓其說的幽默方法。能不能把“小題”通過離奇的推理和類比加以“大做”,這是引出幽默效果,以笑聲折服他人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