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的?假的?(1 / 1)

真的?假的?

生活風向標

作者:江霖

現代人很聰明。所謂聰明,其條件之一,就是想得周到,想得全麵。一位大哲學家說過:“懷疑一切”,保持“懷疑”的心態,也是聰明人的一種成熟表現。現代人總怕別人說自己愚蠢,或怕自己上當,在聽別人說一個故事,或者一種觀點之後,總是習慣說一句“沒有吧?”於是平,這句話成了很多人的口頭禪。

“沒有吧?”解釋的意思就是“真的?假的?”這個社會光怪陸離,什麼事都可能發生,所以“懷疑”,也成了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比如說,著名導演張藝謀“超生”新聞,很多人都會問“真的?”“假的?”真的,就是真的了。假的,就是有人在炒作。

網上的新聞,每天都更新。真的也有,炒作的也有,網民們也理智了: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別太較真了。

做生意也會在出現類似問題。某個項目要運作了,合作方會提出一個問題:玩真的,還是玩假的?意思就是說,如果玩真的,就老老實實去做;如果是玩假的,大家設一個套,忽悠點錢,忽悠些人,完了就走人。

這樣一來,凡是皆問“真假”,事情就複雜了。一位央視主持人問明星成龍:“你捐了那麼多錢,你是怎麼想的,有什麼目的嗎?”成龍茫然:“還有什麼想?別人有困難,我就捐了,沒有什麼想法。”主持人也茫然:“你捐錢真的沒有目的?”成龍驚訝了:“幫助別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是自然的一件事,非要目的不可嗎?”

成龍做的事,是真的。而主持人的眼裏,成龍有作秀的成分。你說,是成龍的回答不太成熟了?還是主持人的問題問得太聰明了?

看別人的真假,就像看一出戲。但一旦自己遇上了,那可是一大難題。

比如說,“國五條”出台後,各地“假離婚”的報道層出不窮。當你為了“避稅”而決定離婚時,你心裏有沒有一個念頭: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

王女士和丈夫結婚20多年,共同擁有2套房子。丈夫說想賣掉其中的一套房子,但為了能夠避稅,希望辦“假離婚”,王女士同意了。雙方約定其中一套房子歸王女士和孩子所有,“等賣房的事解決了,雙方中有任何一方提出複婚,則另一方必須同意。”離婚後,丈夫依然每天回家,生活也沒什麼異常。直到有一天,她去丈夫名下的那套房子打掃衛生,居然發現了女士用品。一追問丈夫告訴她,他和一個女同事已經在一起很多年了,這次本來是為了避稅才假離婚,但既然已經離了,他想索性就不複婚了。

物品有真有假,人的感情,某個階段是真的,但某個階段,可能就是假的了。

這樣的問題很多。男生追我,是真情?是假意?領導突然器重我,是真的因為我有能力,還是領導另有所圖?某人在街頭說遇到困難向我求助,是真還是假的?

一個農村高中生夢想自己能過上非常富足的日子。她知道,那是虛幻,是假象。因為自己沒有背景,成績不好,相貌也不行。於是她常常用零用錢買彩票,幻想能中大獎。可有一天,她父親打來電話告訴她中獎了,共有300萬元獎金。她不相信,那不是真的。但是自己的父親說的,不會有假。原來,是她們家由於拆遷獲得300萬元的補償。原來以為是夢一樣的生活,現在是真的了。

而真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她上了大學,但優厚的生活條件使她失去了上進的動力。她沒有精神寄托。最後,她通過不斷找男朋友求得一點心理安慰。她父母發現後,雙方發生衝突,結果她用刀自殘,最後搶救無效身亡。

麵對未實現的夢想時,我們奮進追求。而美夢撲麵而來時,我們又做好準備了嗎?

生活裏,我們都希望有一雙“慧眼”。但心裏,一定要有信仰。那是一盞永不泯滅的燈,在黑夜的盡頭點亮,讓你不會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