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重樓讚許地點頭:“賢侄做如此想,比之當年嶽帥,又高了一籌,段叔叔心裏也甚感欣慰。”
嶽小閑忙道:“小侄怎敢與嶽帥相比,段叔叔請千萬不要再這樣說了,倒是段叔叔您,心係大宋百姓安危,十年來為國事勞心勞力,如今卻遭遇這不白之冤,小侄需得盡快查明真相,替段叔叔洗刷這冤屈才是。”
段重樓點頭道:“莫問大師是慈和高僧,料想段叔叔此去少林,不會遭受不公待遇,賢侄這身武藝,段叔叔是放心的,但是嶽王劍與山河圖本是十分機密,那傳信之人何以得知,其中內情一定相當複雜,恐怕還和金國天忍絕宮有關,那天忍絕宮之中的高句麗和倭人國高手非同小可,賢侄需得萬分小心才是,賢侄嶽王劍上的武功,可都參透了?”
嶽小閑道:“嶽王劍劍鞘上所載武功,小侄已經全部領悟,但劍身之上所刻文字,年代久遠,恐怕已經失傳,一時也無人識得,倒是山河圖竟是藏寶圖,小侄今天第一次聽說。”
段重樓道:“連段叔叔也是聞所未聞,想來應該是那傳信之人故弄玄虛。好了,段叔叔要去與莫問大師彙合了,賢侄下一步做何打算?”
嶽小閑道:“小侄想先去昆侖,替段叔叔解釋傷他弟子一事,順便拜訪一位兒時故友。”
段重樓道:“也好,目前形式,能化解的仇恨,便都化解了為好,賢侄行走江湖,需得萬事小心,中原武林本來不小,嶽帥死後,金人便視我武林為最大抗力,否則也不會針對中原武林創辦天忍絕宮,遺憾的是我大宋武人良莠不齊,門派間各存私心,甚至奸惡之徒,也在不少,便今日圍攻我這些人,若非陳長老與莫問大師是明理之人,恐怕也無法善了,其中有不少人是衝了寶物而來,他們才不管什麼黎民百姓。”
嶽小樓道:“侄兒省得,請段叔叔放心,宋人之中也有如秦檜一般的壞人,金人之中也有好人,侄兒不會以種族之分評判善惡,唯一敵人,便是那些為了一己私利而興風作浪,置民於水火的奸惡之徒。”
段重樓讚道:“好!侄兒今日之見識,已經遠勝你的先輩,段叔叔可以放心了!咱叔侄倆就此別過,段叔叔在少林寺靜候佳音!”
嶽小閑道:“是,小侄此去昆侖,必會求昆侖掌門將他們收到的那封信借來一觀,希望能從信上找到線索,早日查明真相,還段叔叔清白。”
段重樓哈哈大笑,一路長吟而去,人已走到峰下,尤自傳來他吟唱的“春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做卞洲”的句子,盤旋環繞,不絕於耳。
嶽小閑在峰上立了半晌,猛然展開身法,從另一麵如飛般而去,身形捷如蛟龍,快似流星,一眨眼也不見了人影。
這神秘的嶽小閑,其身世似乎與嶽飛有莫大的幹係,但若是嶽氏後人,為何他稱呼嶽飛卻呼嶽帥,委實令人不解。
昆侖山與喀喇昆侖山,這兩大山脈均起自帕米爾高原而並駕向東。喀喇昆侖山入藏北與岡底斯山連接;昆侖山延新疆西藏地界入青海、四川。喀喇昆侖山群峰海拔均在五千到六千米以上,喬戈裏峰高八千六百一十一米,僅次於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昆侖山山勢有如巨蟒,譽稱"莽昆侖"、"亞洲脊柱"。其在中國新疆境內有一千八百公裏長,寬一百五十公裏,山脊多在五千米以上,公格爾峰高七千一百一十九米、公格爾九別峰高七千五百九十五米、而有冰山之父之稱的慕士塔格峰則高七千五百四十六米,此三峰稱為昆侖三雄。
昆侖派便建派在青海與西藏交界處,此派地處西陲,偏遠高寒,本來名頭也不甚響亮,直到北宋時出了幾名著名的大俠客,昆侖派才逐漸為世人所矚目,進幾年更是聲名鶴起,隱然已有大派氣勢,但昆侖因為地勢偏遠緣故,很少參與中原武林事務,閑來無事,偏愛關起門來內鬥,派內爭權奪利,明爭暗鬥之事著實不少,直到兩年前,長老青蓮子意外得了一柄血魂神劍,憑借此劍壓服眾師兄,把原來的掌門璿璣子趕下台,自己做了掌門,封了璿璣子一個長老的閑職,才算爭取到了昆侖一時的平靜,然而青蓮子為人本就不甚高明,憑借武力暫時壓服眾人,其實很多人心中暗暗不服,特別是被奪權的璿璣子,因此昆侖表麵平靜,其實內裏則暗潮洶湧。
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裏麵,卻有一件奇事,那就是昆侖弟子個個聽了都要搖頭的“威德長老”杜德威,這位長老年紀不過二十來歲,竟然絲毫不會武功,十年前昆侖前輩掌門“仙符真君”雲遊天下後便帶了這麼一個小孩回來,然而仙符真君隨後便即去世,竟然一天功夫也沒有教他,這小孩便在昆侖派裏自行長大,卻因為輩分甚高,接任的掌門就給了他一個“威德長老”的閑職,他這個“威德長老”整天無所事事,又因為年紀尚幼,而且有點迂腐,何況又不會武功,所以昆侖內鬥多年,大家都把他視若無物,雖然就連喂馬做飯的都不把他放在眼裏,但是倒也相安無事過去了十年。
這名昆侖最年輕的小長老竟然絲毫不會武功,稱得上是一大奇事,而他的行為更是令人叫絕,他自己不會武功,便每天勸門人弟子也不要練武,說大家行走江湖,要講究以德服人,練好口才才是很重要。眾弟子覺得可笑,便背後稱他“以德服人”,他的以德服人理論無人喝彩,但他並不因此識趣,依然樂此不疲,每天教導別人要“以德服人”。
這日“以德服人”杜德威正在派裏閑逛,見到門人弟子個個麵色驚慌,奔走匆忙,覺得奇怪,便拉住一個剛入門的弟子問訊,那弟子雖然知道他這位長老其實有名無實,但自己剛剛入門,倒也不敢造次,便告訴他山門外來了幾個怪人,指名向掌門叫陣,現在已經破了兩儀劍陣,掌門青蓮子和幾位長老已經趕至山門處去了。
以德服人聞言,雖然掌門沒有叫自己一起,但他被忽視慣了,也並不覺得生氣,但他在派中十餘年,今次第一次聽到有人敢於上門挑戰,倒也覺得新鮮,於是拉住那名弟子,大叫一聲:“與本長老帶路,待本長老前去以德服人!”
本書由瀟湘原創文學首發,轉載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