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還有這樣的事情。不過主公這麼說,是不想公孫瓚上那袁紹的當了。”對於武安國的話,大家並沒有懷疑,或者說懶得去懷疑,畢竟他們剛剛認武安國為主,從此以後大家都是休戚相關的,武安國也沒必要害他們。
武安國毫不掩飾的點了點頭:“不錯,此次聯軍討董,袁氏的表現如何大家想必也都聽說了,說其心懷不軌,早有反心也絲毫不過。這不,聯軍剛剛解散,袁紹就開始打別人的注意,而且還是他們袁家一向的忠徒韓馥的主意。至於袁術,則是開始打揚州的主意,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兩人就能靠著袁氏四世三公積累的巨大人脈各自開拓出一片巨大的領地。而我與袁氏的關係,想必已經不用多說了。雖然無法阻止他們擴張,但是能減緩一點是一點。”
一旁的毛玠點點頭:“這麼說來還確實不能讓公孫瓚吃了太大的虧,否則接下來袁紹如果圖謀幽州的話,那麼他就沒有多少能力抵抗了。可是公孫瓚這段時間雖然一直和我們進行著交易,但是我們兩家的關係並不密切。如果我們貿貿然就這麼阻止的話,肯定會被公孫瓚認為我們有意阻止他擴張的。”
“不錯,所謂知人知麵不知心,我們兩家雖然一直交易,但我們不是一直有意防備著公孫瓚的人混入我們交州嗎?我們都這麼做了,我想那公孫瓚也是亦然。如果我們就貿貿然的這麼去警告對方的話,很有可能會弄巧成拙的。”右手第二位的滿寵也點頭讚同道。
“根據之前主公傳回來的信息,公孫瓚手下不是有劉關張三兄弟頗得主公看重,並且在此次的聯軍伐董中履曆戰功嗎?我們這樣,主公上書長安,表劉備為中山國的國相,公孫瓚之弟公孫越為河間國國相,以此來表明我們的態度。同時寫信公孫瓚,不說不讓他與袁紹合作,隻是警告他韓馥的手下很多都是袁氏的門徒,叫他小心,別讓袁紹利用了。這樣一來,公孫瓚也有了借口同韓馥開戰,而且這公孫瓚隻要占下了中山、河間二國,那麼他就絕對沒有理由再放棄這二地。即使袁紹奸計得逞,也一定會因為這二地同公孫瓚糾纏,這樣一來,我們可利用公孫瓚最大程度上拖延袁紹的擴張速度。”說話的是張英奇的叔父駱南,隨著南越人和交州漢人的融合,他們歸順朝廷、服從官府調配的態度已經不需質疑,所以武安國就從南越人中征召了大量的有識之士出仕,這駱南就是那時出任議曹從事的。
“可是主公才剛剛帥軍擊敗了董卓,而且這劉關張三兄弟的功勳也是在對董卓之戰中取得的。主公的表奏,董卓能通過嗎?”駱南的話音還未落,坐在武將列裏的鞠義就疑惑的問道。
駱南笑了笑:“正因為如此,主公的表奏才會得到通過。這董卓在虎牢關被擊敗,被迫遷都長安,此時正是擔憂有人在此發起聯軍征討與他的時候,如果主公此時有所要求,隻要不太過分,那董卓一定會應允,以此來安撫主公。”
一直未說話的程昱聞言後也不禁點點頭:“此計卻是不錯,如果真能成功,那麼隻要公孫瓚沒徹底滅亡,那麼他就會一直拖著袁紹,懟我們大為有利。”
見所有人都讚同駱南此策,武安國也決定采納此計:“好,就依駱先生此策,我回去後就上表朝廷,並且給公孫瓚寫信,提醒與他。”決定了如何應對公孫瓚與袁紹之事後,武安國又將話題轉了回來:“諸位,剛剛仲德的介紹大家都聽了,也都知道接下來將會是一個如春秋戰國的混亂時代。所以各位如果有有利於發展,或者能夠在接下來亂世中取得優勢的計策,無論對錯,皆可說來,大家討論一番。”
武安國此話說完,眾人就一起看向了程昱,道理很簡單,他是交州的別駕,武安國的謀主,這種決定交州未來發展及用兵方向的大事,理當由他先發言。“以昱看來,交州此地物華天寶、民生豐裕,可為根基,但是絕不可固守交州一地,否則絕對會被隔離在中原之外,遲早被大家所遺忘。想要保持和中原的聯係,我們就必須在荊州、揚州以及益州這三郡中打出一條通往中原之路。”見所有人都看向了自己,程昱也沒有推脫,直接開口確定了交州未來的大方向,那就是一定要對外進攻,不能孤守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