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聚會,有人執禮問我:“你是什麼學曆?”我慨然答曰:“博士後的後的後……”手臂像海浪一樣朝後波及。他瞠目,窺視左右,轉身疾走。我看著這位瞠目先生的背景,仍朗誦“的後的後。”場合是在一次頒獎儀式的酒會上,我發現此人之意不在酒,總在打聽別人學曆。有人說“複旦”,他情不自禁握住對方的手,人家趕緊放下酒杯,伸手讓他握。他還上下搖動幾下。這些動作和“複旦”即“旦複旦兮”是什麼關係呢?另一人說自己母校是“阜新礦院”,他竟皺眉沉吟了一會兒。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他們勤懇,為別人的事情操心。我口出“後的後”這種乖張之語,一是酒勁支的,二在於讀了過多的“後現代主義”之類的詞,前後不辨了。
說實話,我不懂何為“後現代主義”,是“現代後主義”嗎?還有“前衛藝術”。據說“後現代主義”庶幾類似“前衛藝術”,這前後到底怎麼回事呢?《論語》中說孟之反將軍潰敗時勇於滯後,把危險留給自己。到城門口,他“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既然馬跑得不快,孟之反就不是自覺的“後現代主義”者,孔子表揚他誠實。胡適嚐言“少談些主義”,形勢的發展,已不再停留在“現代主義”上了,要“後現代主義”,名後而其前。又有非非主義、女權主義,多乎哉?太多也。當然博士後不是主義,是一種很什麼的學銜。慚愧地說,博士何以後,我也沒搞懂,因為現在光有新詞,沒有新詞典。依愚見,博士後不外比博士仍博士些的狀態(或地位)。而“後的後”乃瞎編,對博士沒有不敬的意思。然而在酒會上,打聽學曆那人不複詢查了,靜立一廂,撮小口飲啤酒沫,不時用眼睛瞟我。
我沒法把真實學曆告訴他,他肯定受不了。我倒無所謂,他聽了會受傷害。我是師範學校畢業(中專)。對此,我很滿意,好考,在校時間短,出來就是國家幹部,不耽誤娶媳婦上班。我真感謝國家發明中專讓我們念,因而,每當有人詢問,我都恭敬回答“中專”,讓大家分享我的快樂。後來,即後現代這幾年,我一位親戚,因為家長勸她上中專,竟哭了。我才醒過腔來,中專?我想起母校的白楊樹,不知所措了。在報上讀到高考的學生發誓“寧死不上中專!”原來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