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此談“無意”,而不說“無意識”,是避免入弗洛伊德博士之國。他在“無意識”這個概念中,含義更廣泛與深奧。
人在舉止中,無意的樣子很多。
譬如在一個公共的洗手間中,我見一老者兩腿分立,一粒一粒地解開上衣扣。他弄錯了,這是無意。
沈陽薄暮的和平大街,車流如梭,有幾十人攢成堆買衛生紙、每人購幾十卷。這不表明他們特別善便溺,通俗的說法是“此物又要漲價了”。但人圍起來,下車買,還是一種無意地衝動。也有人說“集體無意識”,或許是集體性地意識喪失。
一次,我把慣常如希特勒式的額前垂發向後梳理,如闊少一般。一位熟人見了,首先的動作是以手充梳,向後理發。說明對我發式的關注。
對這類事無須深究,免得過於弗洛伊德。譬如淑女潤唇企圖吸引對方,抖動雙腳顯示不安雲雲。所謂行為心理學不見得科學。因為人在無意識之外還有無意識,所謂天外有天。
我在最近反複播出的毛澤東宣布開國的紀錄片中,瞥見當時陳毅從嘴裏取出煙頭。這表明什麼呢?其實無所表示。毛澤東用高而顫的湖南口音宣布開國之後,停頓少頃,皺眉看手中的稿子。身邊有林伯渠、周恩來,以及朱、劉、任等人。
在無意之外的無意之外,還有無意之內的無意。我最近讀一位要人關於“文化大革命”肇始的文章。得知“文革”確由文化而來,其現狀引起領袖不滿,因此下決心徹底“革”一下。此事雖由“海瑞罷官”入手,也似乎不在計劃之內。但當事人想了許多,認為非下手不可了。有人說這便是“文革”的始端。如果真是這樣,就幾近於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