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到了紫竹山莊,管家代老爺迎接。無雙怎麼看他怎麼覺得麵善。想了半天,猛然想起去年元宵節,她被一個小屁孩踢了幾腳,那個為他們解圍的石管家來。
再一想,哎呀,新東家叫石北涯,正好姓石,可不是同一家麼。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猿糞那!
紫竹山莊很大。管家給他們指了幾處空屋讓他們選。無雙想要後山那一處獨立的屋子,說那裏視野開闊,通風又好。
吳家母不讚同:“那裏離水邊遠,到時候挑水累死人。要不那麼寬敞豁亮的屋子,還能留到現在等咱家來呀?還是挑那間離主宅近的吧。”
無雙執拗地要那裏,口氣十分堅定。
吳老爹寵愛女兒,說:“就依她的主意吧。雖然遠了幾步路,勝在寬敞明亮,夏天肯定很舒服。挑水的事,我累一點沒關係。”
吳家母歎氣:“我這不是擔心你這把老骨頭嗎?咱家又沒個兒子依靠。老爹,你瞧,真的不如納一個……”
吳老爹板起臉打斷:“我給你講過幾遍了!此事休要再提!兒子不兒子的,那是命中注定。強求不來。”
無雙心裏沉重,這個時代,沒有兒子果然是艱難。吳老爹日漸老了。怎麼辦呢?她心裏沉甸甸的,強笑著安慰:“這有何難。到時候,我們出錢請人在屋前打口井不就得了。”
於是安頓下來。管家稟告老爺後,說同意讓他們打井。
工匠來了之後,察看地形,對無雙說:“你指定的這個地方,跟下邊那條河的水脈不一處。有點難打啊,這可要打得很深,通地下水才行。”
無雙笑了:“我就是看不同水脈,才要打的。”
她知道,約莫七、八年後,鴉片戰爭打響的同時,江南霍亂大爆發,死人無數,就是因為水源汙染。她執拗地選這一處屋子,做的正正是這個打算。要是同水脈,她還打個什麼勁啊?
“你們盡管開工,工錢不會短缺你們的。”
既然雇主都放話了,工匠們受人錢財,自然是二話不說,掄起胳膊就熱火朝天地幹起來。
無雙一絲不苟地監工,從動土到最後安裝輪軸,她都親眼盯著。
直到十天後,工頭驗收,打上第一桶清澈的井水送到雇主麵前,宣告工程大功告成,她才鬆了口氣,安心地過起日子來。
現在已經是道光十四年了。全中國人民都知道,道光二十年的時候鴉片戰爭爆發。
無雙回憶工人們領工錢時那份小心翼翼的高興,暗暗想,如今日益感覺到清廷腐敗、民生多艱了。再往後會變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
吳老爹有手藝,在富庶人家管理廚房,日子過得還可以。
但是看看張養之、王孟英、相簡哉等普通家庭,日子都是很艱難的。而且,常常聽說哪家哪家的兒子染上鴉片,又敗光了家財。比如舊東家。
她感到深深的恐懼和無力。能預知未來,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啊。
未來幾十年中國將一片動蕩,且這動蕩會一直持續,沒有緩解之日。這裏所有的百姓還生活在麻木和混沌中。
她沒有辦法改變一切,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來到這古代做什麼。有時候會莫名其妙焦慮得睡不著覺,產生撞牆的衝動。
正好,附近山頭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寺廟。
已經不知道是怎麼開始的了。總之,她接觸到了佛教,並迅速地迷上了它,經常到寺廟拜謁,還買了很多的佛經。她發現念經對緩解焦慮和失眠非常有幫助。而且希望在佛法中尋求出路,或者說,尋求精神的麻痹。
閑暇時,她嚐試做嬰兒衣服。一針一線地縫,做半個月,停半個月。猶猶豫豫,舉棋不定。
一直拖到十月份,惠娘很順利地產下一名女嬰。隔了半月,紅蓮也傳來了好消息,生了個男孩兒。
這個年頭,新生兒的誕生無疑是重大事件。兩家都高興瘋了。吳家母探望回來,說王孟英初為人父,興奮得跟孩子似的手舞足蹈,都快停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