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用粗糧的益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經常攝入過精過細、過於油膩的食物,導致了“富貴病”的平民化和年輕化。對於精細食物產生畏懼的老百姓,開始把健康飲食的希望寄托在粗糧上。但專家指出,若是不分年齡和體質,過多地食粗糧對人體健康也是不利的。粗糧是相對人們平時吃的精米、白麵等細糧而言的,主要包括穀類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以及各種幹豆類,如黃豆、青豆、赤豆、綠豆等。
吃粗糧的十大好處注:引自2009年8月24日《老年生活報》:①減肥。②防止心血腦血管疾病。③防止糖尿病。④控製癌症。⑤防止抑鬱症。⑥防止便秘。⑦避免熱性病發生。⑧防治不育症。⑨裹腸毒。⑩粗糧熱能低。
2.粗糧與年齡
(1)兒童:由於消化吸收功能較差,食用過多的粗雜糧會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粗雜糧會影響鈣、鐵、鋅等礦物質的消化吸收,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不利。為此,營養專家建議,3歲以下的幼兒要少吃粗雜糧,如果一定想在孩子的飲食中添加少許粗糧,也應該粗糧細做,如將紅豆煮熟後磨成豆沙,或用加工得很細的玉米麵熬粥。但每周給孩子吃的雜糧不要超過2次,每次不要超過50克。給孩子吃雜糧的最好方法是粗細糧混合,如大米和小米混合熬煮的二米粥。
(2)青年人:青年人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期,長期過多進食高纖維的粗糧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礦物質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影響生殖能力。專家建議每周吃粗雜糧3次,每次100克。
(3)中年人:中年人最好每周吃粗糧2~3次,每次50~100克,以利於B族維生素的補充和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尤其是膳食纖維可防止便秘,降低血脂和預防2型糖尿病的發生,但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應少吃。
(4)老年人:老年人機體代謝率降低,消化係統的調節適應能力也下降。長期進食過多的高纖維食物,會使老年人的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攝入量大減,微量元素缺乏,以致心髒、骨骼等髒器功能和造血係統功能受到影響,發生貧血,降低人體免疫力。因此,專家建議老年人適當食用粗雜糧,每周1~2次,每次約50克,以預防便秘和補充B族維生素的攝入不足。
3.粗糧與體質
(1)胃腸功能差的體質:胃腸功能差,消化大量的食物纖維對於胃腸是很大的負擔,而且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比較低。
(2)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體質:吃太多粗糧不僅阻礙膽固醇的吸收、轉化成激素,也妨礙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影響青少年的發育。對於青春期少女危害更大,因為膽固醇的減少,會影響了子宮等生殖器官的發育。
(3)缺鈣、鐵等元素的體質:因為粗糧裏含有植酸和植物纖維,它的結合形成沉澱,阻礙對礦物質的吸收,影響腸胃內礦物質的代謝平衡。
(4)患有消化係統疾病的體質:如果患有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或是胃潰瘍,進食大量的粗糧會引起靜脈破裂出血和潰瘍出血,從而加重病情。
(5)免疫力低下的體質:由於粗糧中含有的纖維素和植酸較多,每天攝入纖維素超過50克,會使人體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髒、血液等髒器功能的損害,更加降低了人體的免疫力。
此外,蕎麥、燕麥、玉米中的植酸含量較高,會阻礙鈣、鐵、鋅、磷的吸收,影響腸道內礦物質的代謝平衡。所以,吃粗糧時應增加對這些礦物質的攝入。
4.粗糧與腫瘤發病率 研究證明,高纖維的粗糧可使人避免罹患腫瘤的危險。看來,全麥麵包和其他粗糧除含有各種維生素和基本營養外,還含有能降低腫瘤患病率的其他物質,經常食用粗糧可使腸癌患病率降低40%。
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透露,吃粗糧多的人同那些吃粗糧少的人相比,癌症患病率低25%,粗糧中含有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質。
粗糧對腸道的有益影響主要歸功於所含的葉酸,它是B族維生素的一種,在水果、蔬菜和全麥麵包中含量較多。愛爾蘭發表的一份報告說,每天攝取2毫克葉酸可降低罹患腸癌等腫瘤的風險。科學家們認為,葉酸能加強黏膜細胞抵抗細胞基因變異的免疫力,因為細胞變異會引起癌組織的生成。
5.玉米的營養價值 營養學研究發現,玉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和胡蘿卜素、纖維質、鈣、磷、鐵、鎂、蛋白質、澱粉、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素,對健康很有益處。
玉米全株上下都具有營養和醫療價值,如玉米粒、玉米須、葉和根部,既可食用,也可用來作為中醫製劑的材料。尤其是黃色穀粒的玉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保護視力;B族維生素有益於脾胃和皮膚;維生素E能抗老化、促進內分泌正常化;不飽和脂肪酸能防治心血管方麵的疾病、抑製膽固醇的吸收。玉米須的特殊之處,是含有維生素K、葡萄糖、有機酸、穀固醇等營養素,可利尿消炎、降血壓、消除水腫、加強血液凝固能力。醫學研究也發現,玉米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效果,可幫助腸道裏有害物質排出體外,且抑製致癌物質的毒性,使人身體輕盈、膚質光澤,進而大大降低罹患腫瘤的幾率,具有防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