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午餐要吃飽吃好 午餐是成年人一日中的主餐,上午體內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素消耗較大,因此中午需提供充足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素,多攝入禽、蛋、豆腐、蔬菜、水果及主食,能為下午的工作、學習和參加各種活動提供熱能及營養儲備。
科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麵包、麵條、米飯或甜點心等食物會使婦女瞌睡,男人慵懶困倦。40歲以上的人吃了富含糖類的午餐後,不論男女,在飯後4個小時的時間內,精力的集中程度都比不上那些午餐隻吃蛋白食物的人。研究認為,雞肉、魚等高蛋白食物,可使人的血液中氨基酸增加,穿過血腦屏障而進入腦中之後,可轉化成使頭腦保持敏銳的化學物質——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另外,由於乙酰膽堿對腦的記憶功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午餐膳食中,可適當安排食用富含膽堿的魚類、肉類、蛋類、大豆及其製品。
2.午餐的吃法 吃中午飯時,為控製血脂,應先吃主食。現在白領上班族,或是一些執法機關的領導,一般中午都不在家吃飯,不是吃快餐、就是在酒店應酬。在酒桌上還形成了一個習慣,先是喝酒吃菜,最後才吃點主食,有的甚至不吃主食。這種吃法的害處在於:
(1)不吃一點含澱粉的食物,而空腹食用大量魚類、肉類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不僅於腸胃無益,而且其中的蛋白質會被浪費。蛋白質分解供能之後,會產生大量廢物,增加肝髒和腎髒的負擔,並可升高血脂。
(2)另外,空腹吃魚、肉很容易過量,動物蛋白質攝入過多,會造成體液酸堿失衡。用餐後上主食,或根本不吃主食,並不能有效控製體重。菜肴往往油脂過多,而油脂的熱能為9千卡/克,遠高於澱粉4千卡/克的熱能。
如果能將平時人們午餐吃的蔬菜、葷菜、主食的順序調整為先吃一點含糖類的主食,然後再吃清淡的蔬菜,把胃擴充大半,最後吃魚、肉類菜肴。這種吃法,就可以一方麵保證足夠多的膳食纖維,控製肉類等動物性食物的攝入,同時延緩了主食和脂肪的消化速度,從而避免由於不合理的飲食習慣給高血脂提供的可乘之機。
對於已患有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進餐時可搭配小米、玉米、燕麥、蕎麥、蓧麥等容易被腸道吸收的粗糧,可在菜肴中搭配荷葉餅、玉米餅等粗糧點心類主食品種,既調節了口味,又補充了澱粉的含量。
3.中餐食物宜忌 春天,陽光普照的季節,人特別容易困倦,尤其是午飯後。其實春困並不是缺乏睡眠,而是與人們所吃的高脂、高糖類食物有關。因此,要想下午不犯困,最好多吃點素。
由蛋白質和蔬菜組成的午餐,如新鮮的魚、雞、海鮮、豆腐中含有大量酪氨酸,對大腦保持敏銳的思維及大腦清醒程度起決定性作用;而綠色高纖維蔬菜,如白菜、韭菜、菠菜等,可確保腦細胞獲得充足的氧氣,讓人整個下午精神抖擻。在主食方麵,最好選擇綠豆飯或全麥麵包。此外,土豆中澱粉含量較高,午飯最好別吃,晚上吃有助於睡眠。
另外,工作間隙吃些菠蘿、橘子、檸檬等含大量維生素的水果,也可以消除疲勞,使人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