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以武立國,從太祖皇帝的開疆,太宗皇帝的擴土,經過仁宗、景宗皇帝的守成、休養生息,國力達到鼎盛,四海臣服,萬國來朝,史官稱之為嘉佑盛世。
大梁有四大著名特色,引人津津樂道。益州的美食,揚州的貌,江州的才子,上京的鬧。
益州以天府之國聞名天下,物產豐富,而益州人似乎深諳享樂之道,對烹飪很是熱衷,煎炒烹炸,燜溜熬燉,樣樣精通,即使簡單的一盤土豆絲,也能做出花樣來。
益州美食,天下聞名,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都有熱捧者。就連皇宮,都有一位專門做益州菜的禦廚。
而益州鄉民更是如此,忙碌一天回家,三五個街坊,兩三盤小炒,一兩碟醃菜,再加上一杯小酒,孩子們玩耍吵鬧,女人們拉拉家常,男人天南地北地胡侃,日子就是這樣安逸。
揚州人的生活又是不同。上天似乎特別眷顧揚州,不光俊男美女枚不勝舉,連風景也特別迷人。揚州人也特別愛玩,春天桃園踏青,夏天廋西湖泛舟,秋天何園看秋菊,冬天茱萸山踩雪。
揚州不僅美女多,天下四大美女揚州就占兩位;勾欄也多,秦淮河的畫舫,牡丹街的青樓,同人巷的窯子,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江州是江南文人的集聚地,不僅有媲美皇家書院的白鹿書院,而且每年一次的梅花節也是江州文人墨客的盛會,賞梅煮茶,吟詩作賦。
江州出才子,從開國到如今,狀元江州就出了十多位,連中三元的也有三個。
朝堂上,江州人更占據重要地位,幾乎各個衙門都有江州人的影響力。當朝宰相楊紀文就是江州人,皇帝的重大決策,甚至儲君的冊立,都要谘詢宰相的意見。
上京是大梁京城,也是天下最大的都城,人口超過百萬。街道開闊幹淨,庭院樓閣林立,一副天朝上國的繁榮景象。大梁的強大加上民風開放,不僅吸引了本朝臣民向往上京,連邊陲小國,也派出使節,朝貢,交流。
商人到上京開鋪麵,經營生意;文人士子到上京參加科考,尋個一官半職;而武林豪客則來上京尋找機會,保鏢護院,或是參加武舉,從此吃官家飯。
二月二,龍抬頭。上京的冬天雖然還沒有過去,雪也還沒有化完,天氣還很寒冷,但滿園盛開的梅花,意味著春天不遠了。
而在金鑾大殿上,舉行著一次特別的廷議,隻見皇帝蕭景煜清了清嗓子,道:“有關太後壽誕大典,大家好好議議吧。她老人家體恤百姓,不想鋪張浪費,這個朕也同意。
前幾次朕也都遵循她的意願,沒大肆操辦。可是這次她的六十壽誕,不能完全依照她的意願,大家都說說想法吧。”
兵部尚書孟天和出列,躬身道:“啟奏陛下,大梁以武立國,四海臣服,臣以為我們應該舉行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讓各國使節看看大梁的實力,從此歸順大梁,無絲毫叛亂之心。”
蕭景煜皺著眉,覺得兵部尚書的提議肯定不合太後心意,對孟天和道:“你先退下吧。”
禮部侍郎馬瑞英出列,躬身道:“啟奏陛下,兵部尚書提議實不可取,大梁乃禮儀之邦,皇上也愛民如子,對於番邦夷族,我們應該施以教化,萬不可輕動刀兵。”蕭景煜點點頭,示意馬瑞英退下。
蕭景煜對慕王爺蕭景哲道:“慕王爺有些什麼想法?”
蕭景哲出列道:“啟奏陛下,老臣認為,既然太後體恤百姓,為何我們不以“與民同樂”這個主題,來操辦太後的壽誕大典呢?”蕭景煜點點頭,覺得慕王爺這個主意不錯。
蕭景煜看向宰相楊紀文,問道:“楊愛卿覺得慕王爺這個主意怎麼樣?”
楊紀文出列道:“啟奏陛下,慕王爺主意甚好,應該合太後心意。”
蕭景煜點點頭,道:“這事就這麼定了,太後壽誕大典由禮部牽頭,馬愛卿負責,其他各部門配合。”眾大臣躬身道:“遵旨。”
消息傳開,舉國歡騰,各地都紛紛表示,要舉行慶祝活動,為太後祝福;而思想活絡,眼光獨到的商人,也準備生產相關產品,小賺一筆。
現今兩大著名的書院,皇家書院和白鹿書院,當然不能免俗,除了準備舉辦詩詞歌賦交流大會外,還別出心裁地舉行南北棋王爭霸賽。
說起棋王,北棋王就是人稱閑散候爺的安樂候蕭藺,而南棋王就是前白鹿書院院長蔡郜,二者棋藝到底誰高誰低,誰勝誰一籌,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