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旺

2004年12月11日,黃岩區工商聯上海商會在滬成立,這是黃岩區異地成立的第一家商會組織,也是黃岩黨政領導自覺運用藍海戰略,擴大黃岩市場邊界的實踐活動。黃岩四套班子的領導參加了當天在上海浦東召開的成立大會,在會上時任黃岩區統戰部部長柯善輝先生介紹我認識了徐亦平區長等黃岩領導。

相識是一種難得的緣分,我更為黃岩區領導的敬業精神感動。有一次,徐區長出差上海,我剛好在北京首都機場,接到電話,定於晚上7點上海相見。但北京飛機晚點,徐區長和黃岩上海商會的企業家們一直等到晚上10點鍾,我們才見上麵。為了黃岩經濟發展,為了黃岩人民幸福,進取之心、謙益之心、誠摯之心,一個父母官做到了。

這種精神是很感動人的。

“國旺,你幫助找人,包裝黃岩”,2005年12月4日我接收到徐區長這一短信後,馬上發信問:“包裝什麼 ”“黃岩。”我的理解是,包裝黃岩,就是為了給黃岩一個新形象,一種新氣象,一張好名片。徐區長在陪同台州市領導考察江蘇省後到上海的當天晚上,我與施宇箭博士一起和他進行了深入交談:

包裝的目的是什麼(明確定位)

如何進行包裝(實現路徑)

包裝做什麼(招商引資)

2005年12月10日,徐區長參加黃岩總商會上海商會第二屆年會的早晨,我與施博士一起又將黃岩想包裝什麼,如何包裝的思路與徐區長進行了第二次深入討論。討論的結果是將研究定位於:篩選重點產業、理順發展路徑、提出政策措施,為黃岩產業升級提供一致性的共同思路,為指導黃岩產業升級提供理論依據。因此,包裝黃岩是為了營銷黃岩,營銷黃岩,就得樹立黃岩品牌,樹立黃岩品牌就得有黃岩的核心競爭力,黃岩的核心競爭能力不僅在於與別人競爭的能力,而是以己之長,發現、創造、擴大、控製、再發現一個新市場,再擴大新的市場邊界。

產業發展史表明,市場空間邊界從來就不是固定的常數,市場邊界是隨時間推移而持續擴張的。公司無論規模大小,管理者無論年長年幼,企業無論是剛進入市場還是已有一定份額,所有製無論私營國有,技術含量無論高低,都可以創造並占領藍海。因此,我們共同將研究主題定位於《黃岩產業升級路徑研究》。

這是開始啟動黃岩產業升級發展理論研究的藍海戰略工程:創造新的需求,擴大客戶資源、甩開競爭,尋找無人競爭的新市場空間。

藍海戰略的實施講究共同參與、程序公正、克服障礙、形成共同意誌。《黃岩產業升級路徑研究》的形成過程也是黃岩區實施藍海戰略的過程:

一是借用外腦,擴大黃岩人才邊界。課題專家組除了我以外都不是黃岩人,但他們為黃岩人民的趕超精神所感動,積極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課題組研究人員都是產業經濟或區域經濟方麵的博士,他們樂於為黃岩產業的發展貢獻智慧。

二是共同參與。不僅黃岩區政府有關領導積極參與,黃岩區委領導,特別是黃誌平書記與徐亦平區長共同擔任課題領導小組組長,為課題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三是參與廣泛。不僅黃岩黨政有關領導參加,有關部門也全麵出動,如發改委、財政局、區府辦、開發區、經貿局、交通局、國土局、建設局、農業局、規劃處、氣象局、旅遊局等部門領導參與了課題報告的座談、討論等過程,在調查研究中黃岩的企業家也積極參與到課題的進程中,並提供各種必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