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產業集聚與產業集群
產業集聚是工業化進行到一定階段後的必然過程,產業集聚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集群是指同一行業的相關企業及機構集聚在一定的地理區域所形成的群落,集群內企業和相關機構以自組織形式開展分工協作,形成產業的價值鏈,以取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
產業集群按其形成機製,可分為五種類型:
(1)自發成長型。
(2)政府推動型。
(3)大企業主導型。
(4)技術創新帶動型。
(5)資源依托型。黃岩目前的產業集群多數屬於自發成長型,也有個別的屬於資源依托型,如蜜橘深加工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五大作用:
(1)集聚效應。
(2)分工協作效應。
(3)競爭自強化效應。
(4)協同效應。
(5)區域品牌效應。產業集群的數量、規模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地區的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產業集群是區域發展最重要的增長極。
盡管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是產業形成和發展的一個自然過程,但這並不意味著地方政府在產業集聚過程和產業集群形成過程中無所作為。相反,地方政府借助產業政策,可以對產業集群進行培育、引導、監管,從而強化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的正向作用,防止成熟產業集群的衰落,抑製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的負麵影響。
在市場經濟中,所有產業的市場空間都由兩種海洋組成:“紅海”和“藍海”。紅海代表當前業已存在的所有行業,市場空間已知。藍海代表當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業,市場空間未知,但存在利潤高速增長的機會,因為市場邊界和產業結構可以創新,產業參與者的觀念和行為創新可以重構產業邊界和結構性條件。
產業集群具有整體性的競爭優勢,但是,產業集群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如果以藍海戰略為指導,產業集群就有自我優化的作用;如果產業內部出現惡性競爭(紅海戰略),產業集群也可能出現自我破壞作用,對地方經濟產生負麵影響。由於同類的產業集群在全國或全球多個並存,這些集群往往處於競爭之中,所以,既會有一些產業集群的興起,如果不好好引導,也會有一些產業集群的衰落。例如,近年來,嘉興市洪合鎮羊毛衫產業集群就經曆了由盛到衰的過程,黃岩的服裝產業集群也日漸式微。因此,政府一方麵要引導和強化產業集群;另一方麵也要防止優勢產業集群的衰落。
根據產業集群發展的經驗,在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可以從以下幾方麵發揮作用:
(一)戰略:把產業集群發展上升到經濟發展戰略高度
產業集群在形成之初基本上是企業的自發行為,一旦產業集群的雛形出現後,政府應實施“藍海戰略”,積極扶持能夠給本地帶來綜合附加值的產業集群的發展和升級,通過上下左右的延伸,把單一產業變成產業群,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以充分擴展產業邊界。
(二)培育:激活產業集群的成長機製
對於產業集群的培育一般體現為培育尚未成形的產業集群,但是,對黃岩來說,更重要的是培育已有產業集群中的高新技術環節,改變產業集群“紅海”式低端競爭格局,通過提升研究水平和設計能力,通過品牌定位和影響,提高已有產業集群的附加值和能級,促使原有產業集群在國際上開辟新市場空間,以取得競爭的優勢地位。在培育產業集群中,要把培育先導性企業,並為其提供良好環境作為促進產業集群升級的插入點,使產業發展由靜止的定位概念向動態的插位概念轉化,使藍海戰略與時俱進。政府通過先導企業的示範作用和凝聚力,引導產業集群的形成。
(三)創新:促進技術創新和組織模式創新
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是持續創新,持續創新可以形成新的產業集群邊界。使產業集群保持持續創新的能力。促進集群內企業升級對區域經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政府應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培育集群創新文化氛圍,在產業集聚區內積極引入研究、教育、培訓機構,建立風險投資、技術共享、信息交流等支撐體係,保持集群與產業邊界外資源的互動,降低集群內企業的創新成本,提高集群內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四)整合
政府可以整合土地、人才、資本等資源,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和升級,同時可創造政策資源和監管資源(監管具有雙重作用,如果運用得好是很好的公共產品,成為產業革命發展的助推器。),通過“模擬反傾銷”機製防止集群內企業“紅海式”惡性競爭。經驗顯示,園區、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是產業集群整合發展的重要載體,也就是說,政府要借助工業園區抓整合,打造產業集聚平台;圍繞龍頭企業抓整合,培育產業集聚支點;動員行業協會促整合,實現集群企業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