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常州
卷首語
7月份我有幸借著工作的機會,回了兩次老家常州。平時我也會十天半個月回去一趟看望親人。但的確這幾年家鄉變化太快,讓我有些目不暇接。這次關注的重點還是裝修。
站在常州的街頭數了一下,發現在出租車後麵的電子屏幕小廣告居然90%以上都是關於裝修的,不是裝修公司就是折扣建材,還不乏一些平台類的品牌推廣。鄒區的燈具城,崔橋的地板廠,數量不少的家具廠。家居業界的大牌紅星美凱龍,月星家居都是從常州起家,像我們這次接觸的美吉特,也是憑借著五金城的定位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除了傳統商業,電商發展得也不錯哦,比如說貝爾地板,米素壁紙之類的。高中低價位,線下和線上的齊頭並進,似乎在這個房地產並不是很發達(房價就漲不動)的城市裏,整個裝修家居業似乎應該是發展得不錯的。
但是在接觸幾戶業主家的具體裝修時,會發現之前那些選擇固然多,但是對於普通業主來說,也似乎沒有太多的優勢。像建材類在網購發達的今天,差別並不大。常州本地的裝修公司規模沒有特別大的,具備的都是本區域的影響力。換句話說,一些國內大型知名的裝修公司並沒有真正踏足這塊市場。然而在我接觸的好幾個小有名氣的設計師來說,他們的好些別墅作品倒是不少常州地區的案例。設計師較少受到地域的限製。可是常州本地的設計師整體水平是比較差,在去年我們雜誌做“長三角上海周邊城市優秀設計師推薦”特別策劃的時候,就發現這個現象。像邊上的無錫還能找出幾個像樣的設計師,我有點遺憾。
本地的工長即施工隊模式至少占據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當然這個比例隻是我的感受,並不精準。和上海一樣,裝修的人力成本高昂,現在最缺的泥瓦工。去工地現場看,整體細節方麵還是與上海有一定差距。還記得兩年前我常州弟弟家裝修婚房,當時選擇的是清包,但是不要認為這樣就很省錢,事實上我記得人工費報價三萬多,當時的工頭可是很牛掰得讓我弟弟一次性先把兩萬塊支付給他了。好在工頭是本地人,信任度比外地人高一點。就像這次接觸的兩位常州業主,都選擇了來自上海的某知名裝修平台推出的裝修套餐,他們能獲得想象中的優質裝修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號,最近編輯部接觸了太多套餐,到底行不行?我們也不想聽裝修公司宣傳,真實的業主,真實的施工現場,這是我們《裝修情報》一貫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