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仙道:“不錯。本仙後來想,隻有自己學會咒文所用文字,於是四處查閱典籍,可是如此邪門的文字根本未見記載,直到無意中看到一本《太古軼聞錄》,才終於了解到文字來曆。”
嶽凡道:“《太古軼聞錄》?也就是說這種文字傳承自太古時代?”
鶴仙道:“事實是還要更早。《太古軼聞錄》直接稱這種文字為‘仙文’,傳說為昆侖列金仙所造,內蘊宇宙造化之大密,金仙將之書於所謂‘大道碑’上,以供弟子觀摩悟道。如你所見,‘仙文’不能記憶摹寫,故太古時代就已失傳,到了當世就更徹底被遺忘了。”
嶽凡沉吟道:“換言之仙文根本無處可學。但祖師又顯然學會了,否則也不會有這一篇咒文了。問題是祖師是如何做到的呢?”
鶴仙笑道:“你小子倒聰明,一語就說到了關鍵。是啊,既失傳已久,那祖師到底是怎麼學會的?”
嶽凡心癢難撓,道:“鶴仙,您老神通廣大,必然已參破仙文之秘。您就別賣關子了!”
鶴仙笑道:“你無妨再仔細揣摩經文,仙文奧秘就在其中。”
嶽凡將經文在腦海中過了一遍,卻毫無頭緒,急的是抓耳撓腮,道:“您就別逗我了。按咱倆事先的約定,您可有指點我的義務的。”
鶴仙嘿然道:“本仙從來言出必行,若非事先答應了你,本仙會跟你說這麼多廢話?本仙問你,《心經》訣要是什麼?”
嶽凡想了想,道:“一言以蔽之,‘修心’而已。”
鶴仙道:“很好。當你目注咒文時,心有何感受?”
嶽凡道:“心地自然愉悅,渾然忘我。”
鶴仙道:“是不是覺得若有所悟,又無法言說?”
經鶴仙一提醒,嶽凡靈光一閃,道:“您是說...仙文根本不必學習,隻要看的久了,就自然會領悟?”
鶴仙道:“不錯,本仙也是後來才悟到,大道不以言傳,隻可心會。所謂心又是什麼?說實話本仙也不太明白,若要比擬,大概是佛宗‘阿耶賴識’,或者修士皆知的‘靈覺’,但又不盡然。總而言之,看的過程便是心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有天大好處,比如這幾天你小子靈覺就顯著敏銳了許多,否則豈能這麼快發覺本仙進來?”
嶽凡一怔,道:“是嗎?我還真沒注意。”
鶴仙道:“靈覺能令修士查危險於未萌,一般是隨修為增長而無法主動修持,以後你會發現其中好處的。言歸正傳,當本仙明白領悟咒文隻能靠水磨工夫,於是便終日坐在冰壁之下,再不想記不記住,隻是自然而然的看。凡二十年還見著文字,再三十年文字已經無有,又五十年至心外無我之境,大道仙音宛然流淌於心,仙文方不學自悟。”
嶽凡駭然道:“您在冰壁下坐了一百年?若換了我,那不早就老死了?”
鶴仙道:“大道之門豈是易入,否則小乘法也不會流行於世了。放心,你不用坐一百年,因為本仙會教你。”
嶽凡道:“可您不是說仙文隻可心會,卻要怎麼教?”
鶴仙道:“這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你說宇宙誕生之初,是先有聲音,還是先有文字?”
嶽凡道:“自然是先有聲音了。”
鶴仙道:“這就對了,仙文之音才真正蘊含混沌初開之大秘,至於文字乃是列金仙後創,雖然其中也同樣蘊含大道至理,但究其本隻是為了記錄聲音罷了。故隻要知道音,字自然就會了。”
這番話嶽凡聽的一知半解,但鶴仙無意進一步解釋,道:“稍時你隻管目注壁上,心中無思無想,聽本仙念誦咒文。正所謂道深則魔深,你修為既低,閱曆又淺,所以你反而應該比本仙開悟容易百倍。”
嶽凡坐在冰壁下,鶴仙開始念誦咒文,那音節十分古怪拗口,但組合起來卻有一種莫名蒼茫悠遠之意味。剛開始嶽凡下意識的試圖逐個記憶音節,未幾隻覺胸口煩悶欲炸,猛然警醒已經著相,於是忙收斂心神,煩悶之感立消。之後經過好幾次調整,終於做到目光隻是自然而然落在壁上,在鶴仙吟誦身中,那咒文似如水一般流轉,仿佛在向你娓娓訴說一樁極久遠的故事,感覺奇妙難言。
不知過了多久,鶴仙一聲大喝,道:“你記住了嗎?”
嶽凡茫然道:“沒有。”
鶴仙道:“很好。大道本來在心,無須外求,故能記住的皆屬虛妄。本仙也隻能幫你到這裏了,七日後本仙再來,希望你大有精進。”
鶴仙煉好丹離去,嶽凡仍如之前除了浸泡藥液,日夜都坐到壁下參悟咒文。是時他牢記鶴仙之囑,常保持心裏無思無想,隻是目光隨著咒文流動,如是則如醍醐灌頂,冥冥中似有所悟,若欲追思究竟悟到了什麼,卻又茫然而無所得。
七日後鶴仙來時,嶽凡已不再思索究竟悟到了什麼,到了二十日看咒文已是空無一字,身如坐光明虛空之中,心地自然愉悅。鶴仙難得讚許了嶽凡幾句,說這已相當於他百年之功,接下來嶽凡隻需保持心神寧靜,若聞若有若無的聲音響起,不可起意聆聽,火候一到靈光自會從天門灌入,那時至關重要的“元氣灌頂”便會完成。